“父皇,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见老爹面色有变,朱标赶忙解释。
他觉得,自家五弟或许很聪明,天姿绝佳。
只是生性顽皮,平时耍混打赖惯了,不喜欢动脑子罢了。
毕竟,没脑子和有脑子不用,二者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这时,朱元璋再度陷入了沉思,回味着刚才的谈话。
对他来说,自家孩子聪慧灵秀,固然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老五的心智有些过于早熟了,反而给他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
思来想去,他觉得应该亲自去瞧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念及至此,朱元璋长身而起,对殿外吩咐一声。
“来人,摆驾吴王府!”
“儿啊,你也随爹走一遭!”
后面这句,自然是对朱标说的。
随即,父子二人同乘一辆马车,赶奔了吴王府。
*
*
大门外。
王府的仆人正弯着腰,洒水打扫。
见皇帝和太子亲自登门,正要进去通报,却被朱元璋挥手制止。
“不要声张!”
“朕来问你,吴王现在何处?”
仆人不敢隐瞒,赶忙躬身作答。
“吴王正在书房内面壁思过呢。”
“说是触犯了龙威,不等陛下降旨,自行处罚!”
这个说法,朱元璋跟本不信。
自己生出的孩子,是个什么揍性,当爹的能不知道?
说什么面壁思过,纯是扯他娘的淡!
接着,看向了一旁的朱标。
“你先进去,看看老五是不是在书房里。”
父子俩一前一后,等朱标进了书房,朱元璋则放轻脚步,溜进了旁边的一间屋子。
来的路上,朱元璋就考虑过。
若是自己直接露面,朱橚多半会装傻充愣,答非所问。
干脆让朱标前去套话,他就隔着堵墙偷听。
这招屡试不爽!
打天下时,面对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
全军士气动摇,将无战心!
朱元璋想了一夜,然后通知麾下的幕僚前来议事。
等所有人都到了,朱元璋却称病拖延。
实则,他就躲在旁边的屋子偷听,想试试手下人的态度。
对那些意志不坚定的投降派,暗自记在心里,一打完仗,全都推出去砍了!
那为什么不当场斩杀,以儆效尤呢?
废话!
敌军来势汹汹,当然是留着他们打仗啊!
另一边,朱标走进了书房。
他知道,老爹就躲在旁边的屋子,只能祈祷朱橚别再说错话了。
“大哥,你来了!”
见到来人,朱橚赶忙起身。
刚才,他心里正琢磨卖盐的事,苦于没有办法,就看到了朱标。
上次朱标走得匆忙,这回应该可以坐下好好聊聊了。
可还没等他说话,朱标便抢先开口。
“五弟,你的法子真灵。”
“大虎得救了,爹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
对此,朱橚早有预料。
听到朱标的赞许,只是微微一笑。
“咱爹此举,不过是顺坡下驴罢了!”
“即便不如此,咱爹也会想办法为大虎开脱。”
朱标顿时愣住了,又问。
“五弟,你为何如此说?”
朱橚摇了摇头,先将大哥推到椅子上落座,让他稍安勿躁。
“道理其实很简单!”
“大明新立,而长城外依旧不安稳,北伐还得继续。”
“既然要打仗,就免不了要武将率兵出征。”
“朝中的武将,自然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之流。”
“此时杀了大虎,无异于和这些人闹掰,咱爹活了大半辈子,能那么傻吗?”
“所以我说,这件事情,咱爹他心里有数。”
“最不济,也会让大虎戴罪立功。”
闻言,朱标沉吟良久。
这层利害关系,他完全没想到。
同时,也非常疑惑。
觉得老爹,真的会像朱橚说的那么做吗?
一时间,真伪难辨。
但是,
距此一墙之隔的朱元璋,却打了个哆嗦。
万万没想到,那个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