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8章 烧毁书信 (1/2)

国库空虚是事实。

历史上,成化帝有一次心血来潮检查内库,却发现空空如也。

气得他当时冲内监梁芳撂下了一句狠话:“你等着,我儿子会收拾你!”

吓得梁芳从此坚定的支持兴王,也就是嘉靖的老爸,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后来的弘治帝,争夺皇位。

因此,谁能填补国库,谁就能赢得所谓的圣心!

至于会不会从中为自己牟利,就不是杨道焕能知道的。

“唉,可惜啊!”欧贤忽然叹息一声。

“可惜什么?”杨道焕有点好奇。

“你终究是要到京师闯荡,不能留在咱家的身边。”

“欧爷深谙进退之道,草民在您身边,不过幕僚而已。如果草民去了京师,他日或许飞黄腾达,再报欧爷提携之恩。”

“你很自信!不过咱家很欣赏你的自信,你和很多人不同,甚至和王世昌不同。”

说到这里,欧贤索性点透:“王世昌虽投身汪爷门下,但他骨子里瞧不起汪爷。你则不同,只分合作与不合作,毫无高低贵贱的区分。”

“这大概与草民的出身有关,一个旁系出身的穷小子,能瞧不起谁!”

“不,这与出身无关,与教养有关。”

欧贤觉得扯得远了,提起另一个话题:“咱家昨日委婉的提了一下你想去国子监,就看郑巡抚怎么打算了。”

“提起郑大人,草民有一件事想请教,郑大人是何时调任陕西巡抚?”

“去年的八月。”

这番回答,让杨道焕心里有底。

一回到客栈,他就问店小二拿了一个火盆,回到自己房间。

他用火折子点燃油灯,再从怀里拿出王越的举荐信。

沈秋白惊道:“哥儿你要干嘛?”

“这封信不能留,必须烧了。”杨道焕把信在灯上点燃,扔进火盆。

一缕黑烟从火盆飘出,接着猛然烧起来,然后化作一团黑。

杨道焕还不放心,拔出藏在腰间的匕首拨了拨,让残余纸片也烧了个干净。

事情办完,杨道焕才悠悠解释:“郑大人是去年八月赴任,而在同一个月汪直和王老等人被贬。

这说明,皇帝认为郑大人和王老不是一路人。郑大人想要在陕西立稳脚跟,也不会敢和王老走得很近。

这封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存在了,反而会引起郑大人的担心。”

“没了举荐信,郑大人会向国子监推荐你?”沈秋白问。

“会。”杨道焕很肯定,“郑大人是不会忘记故人之谊,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候就可以。”

古今中外,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很讲究“帮带”。

科举出现后,尤其是极度规范的明清科场,都有一种关系,叫同科之谊。

师生、同科都是刚踏入仕途,就必须经营的关系。

私下里见面,也不是按官爵大小,而是科举的高低排座。

如果郑时无心帮忙,他就不会问推荐信的事。

这种矛盾心理,被杨道焕看得透透的,因此只需要等就行了。

“今天天气不错,陪我出去走一走。”

杨道焕又倒了一杯水进火盆后,拉着沈秋白离开客栈,到西安府的大街上逛逛。

“西安城有什么好逛的,不如咱们安陆州。”

沈秋白说道:“这里一刮风就是沙子,呛得人难受。对了,我们去哪里?”

“牙行!”

牙行一词始见于明代,以经营牲畜、农产品和丝绸布匹等手工业品为主。

经营牙行须经官府批准,并交纳税课,也称官牙。

来到的时候,正是一批新的“牙人”运到。

牙郎在牙行外开了个展台,让这些牙人走上台转一圈。

台下买家偶尔会提一些要求。

比如被要求张开嘴巴,看看牙口。

杨道焕想趁着这个时候,给自己买一个管家打理外院,管家婆子打理内院,还买几个小厮和丫鬟。

虽然不知道自己要在京师待多久,至少不能自己给到访的客人端茶倒水吧。

牙郎看到顾客,赶忙笑脸相迎:“二位要买货?”

“你这里有没有大户人家出来的管家?”杨道焕边看边问。

“您要的货,可不便宜啊。”

“如果我图便宜,就不会来这里。”

“有道理。两位请随在下来,到里面再谈。”

牙郎在前引路,引着杨道焕和沈秋白到了内堂。

相比于外面的嘈杂,内堂安静得多。

牙郎先命人看茶,再问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