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陛下,依律,当处以坑杀之刑。”
“坑杀……”嬴政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陛下,”老奉常胡毋敬颤巍巍地出列,“老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四百余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如此杀戮,恐有不妥啊。”
“胡卿,”嬴政语气平静,“朕知道你心怀仁慈,但这些人目无法纪,散播谣言,蛊惑人心,若不严惩,如何以儆效尤?大秦律法,岂容儿戏?”
冯劫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儒生惑乱人心,动摇国本,若不施以雷霆手段,恐生后患。臣附议坑杀之刑!”
姚贾紧随其后,高声道:“臣也附议!当以铁血手腕震慑宵小,维护大秦威严!”
与此同时,远在九原郡的扶苏也接到了来自咸阳的国事快报。
当他看到“坑杀儒生”几个字时,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四百余人……父皇竟然要坑杀四百余儒生……”扶苏喃喃自语,声音颤抖,手中帛书滑落在地。
蒙恬见状,连忙上前劝慰:“公子,此事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臣这就修书一封,呈送陛下,恳请陛下三思。”
扶苏摇了摇头,眼中充满了焦虑:“不,来不及了。我必须亲自回咸阳,面见父皇,劝他收回成命!”
“公子,此去路途遥远,恐有不妥。”蒙恬担忧道,“不如由臣代劳,上书陛下,陈述利害。”
扶苏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此事关系重大,我必须亲自去。蒙恬将军,你留守九原,守护边疆,切勿擅离职守。”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帛书,目光中透出一股决绝:“我这就动身,快马加鞭,赶回咸阳!”说罢,扶苏转身大步离去,只留下蒙恬一人在风中叹息。
扶苏策马狂奔,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几日后抵达咸阳。他来不及休息,立刻赶往宫中求见嬴政。
“陛下正在休息,不见任何人。”赵高尖细的声音在宫门前响起。
“我有要事禀报父皇,还请公公通传一声。”扶苏焦急地说道。
赵高瞥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说道:“公子,陛下正在养气,不宜打扰。还是请回吧。”
扶苏心急如焚,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此事关乎四百余条人命,十万火急,还请公公通融。”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玉佩,塞到赵高手中,“一点心意,还请公公笑纳。”
赵高掂了掂玉佩,脸上堆起虚伪的笑容:“公子一片孝心,咱家岂能不知?只是陛下金口玉言,咱家也不敢违抗啊。这样吧,公子明日再来,或许陛下那时便醒了。”
扶苏无奈,只得先行离去。
翌日清晨,他再次来到宫门前,却依旧吃了闭门羹。
这次赵高换了个说辞:“陛下正在养气,不宜打扰,公子还是请回吧。”
接连两次被拒,扶苏心中焦躁不安。正在此时,蒙毅从宫中走出,见到扶苏,不禁一愣:“公子,您怎么在此?”
扶苏连忙上前,将坑儒之事告知蒙毅,并恳求他帮忙通传。
蒙毅叹了口气,低声道:“公子,此事陛下早已决断,你就算见到陛下,也无力回天。况且,陛下为了此事,心头滴血,寝食难安,此时更是不愿意见任何人。”
“心头滴血?”扶苏不解。
蒙毅拍了拍扶苏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公子啊,您有所不知,陛下虽下令坑杀儒生,但内心实则痛苦万分。他也是为了大秦江山的稳固,才不得不做出如此决断。您还是速回九原,莫要再让陛下担忧。”
扶苏愣在原地,蒙毅的话在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父皇并非铁石心肠,而是为了江山社稷……他望着巍峨的皇宫,心中五味杂陈。
赵高……
一阵冷风吹过,扶苏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抬头望向天空,乌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到来……他攥紧了拳头。
扶苏在宫墙外徘徊良久,凛冽的寒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
蒙毅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父皇并非冷酷无情,而是为了江山社稷……他回想起儿时父皇对自己的关爱,心中不禁一酸。
或许,父皇真的有难言之隐。
想到这里,他几乎想要放弃劝谏,转身离去。
可四百多条人命,又如何能视而不见?
那些儒生,满腹经纶,一心为国,却要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痛心。
扶苏握紧了双拳,心中矛盾不已。
他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乌云压城,仿佛预示着大秦的未来也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赵高……扶苏的目光闪过一丝冷意,他虽年少,却并非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