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朝局变幻心难测,不韦坚守千秋理 (1/2)

“纲成君,你莫要被这表面的平静所迷惑了!”吕不韦的语气低沉而急促,“这《吕氏春秋》看似荣耀,实则危机四伏。我将它公诸于众,便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嬴政如今羽翼渐丰,他岂能容我继续专权?这书,便是他试探我的棋子!”

蔡泽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文信侯的意思是……大王欲以此书为借口,对您不利?”

吕不韦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已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你与我多年交情,我不愿将你牵扯其中。你速速离开咸阳,走的越远越好!”

蔡泽眉头紧锁:“可是,文信侯您……”

“我自有打算!”吕不韦打断了他,“你走吧,莫要再劝我!”

蔡泽深深地看了吕不韦一眼,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起身拱手道:“既如此,文信侯保重!蔡泽就此告辞!”说罢,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府邸,消失在夜色之中。

吕不韦望着蔡泽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回到书房,独自一人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到的密信。

信是王绾送来的,字迹略显潦草,似是仓促写就。

“侯爷,臣不能离开秦国……臣生于斯长于斯,对秦国忠心耿耿,岂能一走了之?《吕氏春秋》虽是旷世奇作,然终究贵公去私,如今秦国一统在即,还望侯爷以国事为重,收回成书,专注领国政,莫要辜负大王期许……”

吕不韦反复咀嚼着信上的每一个字,脸色愈发阴沉。

王绾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如今却说出这番话,这岂不是在劝他放弃抵抗,乖乖就范?

他猛地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地砸在地上:“好一个‘莫要辜负大王期许’!这分明是嬴政那小子的意思!”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道:“看来,这咸阳城,真的要变天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下人匆匆来报:“侯爷,泾水那边,李斯先生回来了……”

李斯踏入丞相府,神情平静,不见一丝波澜。

吕不韦早已在书房等候,见他进来,开门见山:“你上了王船?”李斯拱手:“是,大王召见。”他坦然讲述了在泾水之上发生的一切,如何被请上王船,如何与嬴政论道。

最后,他看向吕不韦,语气诚恳:“相国大人,大王如今已非昔日稚子,他胸怀大志,意在千秋。相国大人何不与大王同心协力,共创伟业?”

吕不韦冷笑一声:“同心协力?遵守秦法?你是在劝我放弃《吕氏春秋》?放弃我毕生心血?”

“秦法乃秦国之根本,大王如今亲政,自然要以法治国。”李斯不卑不亢,“《吕氏春秋》虽是集百家之长,但终究一家之言,相国大人又何必执着于此?”

“一家之言?你读过《吕氏春秋》吗?你知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吗?它论述治国安邦、兴衰更替,乃千秋之理!岂能与寻常律法相提并论!”吕不韦激动地来回踱步,语气中带着一丝悲凉,“你跟随我多年,难道不懂我的志向吗?”

李斯沉默片刻,缓缓道:“相国大人之志,李斯自然明白。然,时移世易,如今秦国一统在即,大王雄才大略,相国大人又何必执拗于过去?”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相国大人,您可还记得当初在洛阳之时,您曾对我说过,‘良禽择木而栖’?”

吕不韦身形一震,眼神复杂地望着李斯。

他知道,李斯这番话,便是诀别之意。

两人相视无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良久,吕不韦长叹一声:“你走吧。”李斯深鞠一躬,转身离去,再未回头。

吕不韦望着李斯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片空落。

他回到寝室,只觉浑身无力,一头栽倒在床上,高烧不止。

不知过了多久,他悠悠转醒,唤来下人服侍沐浴更衣。

待他重新回到书房时,夜已深沉。

他走到案前,拿起笔,想要写些什么,却又迟迟下不了笔。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侯爷,咸阳都尉嬴腾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让他进来。”吕不韦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嬴腾快步走入书房,抱拳行礼:“侯爷,南门外因《吕氏春秋》悬赏之事,如今人车堵塞,流民聚集,甚至发生了行窃、踩踏伤人等事件,严重扰乱了咸阳治安。卑职斗胆,恳请侯爷罢去悬赏,以安民心。”

吕不韦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悬赏之事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为的是彰显《吕氏春秋》的价值,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今,却成了扰乱咸阳的导火索。

他心中烦闷,却也明白嬴腾所言非虚。

“此事,本侯自有决断。”吕不韦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