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旱情汹汹秦王忙,水利之事再重商 (1/2)

三日后,秦川大地果然滴雨未落,烈日炙烤着干涸的土地,河床龟裂,庄稼枯萎。

占星家不祥的预言似乎正在一步步应验。

嬴政寝食难安,急召大田令、太仓令、大内令、少内令、邦司空、俑官、关市七署大臣入宫议事。

“旱情如何?”嬴政开门见问,语气凝重。

大田令率先出列,躬身禀报:“回大王,今岁旱情远超往年,秦川百里,赤地千里,不少麦苗已经枯死,若再无雨,恐颗粒无收!”

太仓令接着说道:“大王,国库存粮虽足,然若旱情持续,恐难以为继。市面上粮价已然上涨,百姓恐慌……”

嬴政脸色阴沉,目光扫过众人:“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沉默片刻,大田令上前一步:“臣以为,当立即组织民力,于各地开挖毛渠,引河水灌溉农田,或可缓解旱情。”

邦司空拱手道:“臣附议,臣愿领工匠与徭役,赴各地督导修渠。”

俑官也出列道:“臣亦愿往。”

嬴政微微颔首:“准奏。大内令,少内令,即刻筹备修渠所需物资,务必保障供应。”

“臣等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嬴政又看向太仓令与关市:“尔等需严加管控粮市,严禁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确保百姓能够以合理价格购粮。”

“臣等明白。”

嬴政环视众人,沉声道:“此乃非常时期,尔等务必尽心尽力,共渡难关。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称是。

嬴政揉了揉眉心,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问道:“引泾工程进展如何?”

大田令脸色微变……

大田令脸色微变,吞吐道:“回……回大王,引泾工程……仍在进行,只是……”

“只是什么?”嬴政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丝不耐烦。

大田令咬了咬牙,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当立即停止引泾工程,遣民回乡抗旱!如今旱情紧急,人力物力皆应以抗旱为先。引泾工程耗时日久,工程浩大,恐非一时之功。如今秦川大旱,若不集中人力抗旱,恐会引发饥民之乱,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啊!”

太仓令、大内令、少内令、邦司空、俑官、关市面面相觑,随后纷纷出列附议。

太仓令道:“大王,臣也认为大田令所言有理。如今国库虽有存粮,但若旱情持续,恐难以为继。若再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引泾工程,只怕会雪上加霜。”

少内令也附和道:“大王,修建引泾工程耗资巨大,如今旱情严重,更需节省开支,以备不时之需。”

邦司空虽主管工程,此时也赞同道:“引泾工程虽利在千秋,但如今燃眉之急乃是抗旱救灾,待旱情缓解之后,再重启工程也不迟。”

其余几人也纷纷表示赞同大田令的建议。

嬴政眉头紧锁,在大殿内来回踱步,神情凝重。

他深知引泾工程的重要性,这项工程一旦完成,将能够彻底解决关中地区的旱涝问题,为秦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今旱情如此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亦是不堪设想。

他沉吟片刻,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内侍赵高,问道:“赵高,你以为如何?”

赵高躬身道:“奴才不敢妄言。”

嬴政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长史王绾身上。

王绾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嬴政开口道:“王绾,你……”

“王绾,你以为如何?”嬴政的目光带着探寻。

王绾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引泾工程不可轻言放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田令更是忍不住出言反驳:“王长史此言差矣!如今秦川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正是需要人力物力之时,怎可继续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这耗时耗力的工程之中?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王绾神色不变,缓缓道:“大田令所言固然有理,但引泾工程关乎秦国长远发展,一旦建成,可保关中沃野千里,永绝旱涝之患。此乃利国利民之大计,岂可因一时之困而放弃?”

“哼,”大田令冷笑一声,“王长史满口利国利民,却不知民间疾苦!如今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你却还要将他们驱使到工地之上,如此劳民伤财,岂不是置国家于危难之中?王长史饱读诗书,却不懂经济之道,岂非好大喜功,误国误民!”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强硬,“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组织人力挖毛渠,以缓解旱情,至于引泾工程,待旱情过后再议不迟!”

王绾正欲反驳,却听嬴政轻咳一声,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嬴政的目光扫过众人,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