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君心待策决赋税 (1/1)

嬴政转过身,目光落在蒙恬身上,带着一丝期许:“朕相信李斯定能为朕分忧,他见解独到,于国事洞察秋毫,朕已令他草拟赋税新策,不日便可呈上。”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关中旱情,朕亦忧心忡忡,然则治国之道,当以长远计之。若只顾眼前,恐遗患无穷。”

蒙恬沉吟片刻,拱手道:“大王圣明。臣告退。”他明白嬴政心中已有定计,自己再劝也是无益,便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大殿。

嬴政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夜幕降临,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秦国欲一统天下,必先富强,而赋税改革,正是富强之基石。

他相信,李斯定能不负所托,献上良策。

翌日清晨,赵高匆匆步入章台宫,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神情激动:“大王,李斯大人上书已至!”

嬴政接过竹简,迫不及待地展开,细细阅览。

只见上面写着“赋税缓处之法”几个大字,其后便是详细的论述和方案。

他越看越是欣喜,不禁赞叹道:“妙哉!李斯之才,真乃国之栋梁!”

他随即召来蒙恬和王绾,将李斯的奏书递给他们,说道:“两位爱卿,看看李斯所献之策,有何见解?”

蒙恬和王绾接过竹简,仔细研读,脸上渐渐露出惊叹之色。

王绾抚须赞叹:“李斯大人此策,真乃良策!缓赋税,轻徭役,可安抚民心,恢复生产,实乃长久之计!”

蒙恬亦是赞同道:“此法可行!若能推行全国,必能使秦国国力倍增!”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此策甚好,然则下王书之事,还需仔细斟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二人,“朕欲……”

嬴政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过蒙恬和王绾二人,“朕欲亲上河渠,体察民情,并督促赋税新策的推行。”

此言一出,王绾和蒙恬皆是一愣。

王绾率先开口道:“大王,万万不可!如今关中旱情严重,河渠沿线更是匪患频生,大王亲临,恐有不测之险啊!”

蒙恬虽未明确反对,但也面露担忧之色:“大王,此事事关重大,是否应先征得李斯大人和郑国渠守的意见?”

嬴政微微颔首,似乎早已料到他们的反应:“两位爱卿所言,朕亦考虑过。故而,朕决定先发两道王书,一封致李斯,一封致郑国,探探他们的想法。”

说罢,嬴政便命赵高取来笔墨纸砚,挥毫泼墨,分别写了两封王书。

信中,他详细阐述了亲上河渠的意图,并询问了二人对赋税新策的具体实施意见,以及对当前关中旱情的应对之策。

数日后,李斯和郑国的回信先后送达章台宫。

嬴政拆开信封,仔细阅读。

李斯的信中,对赋税新策的推行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方案,并对嬴政亲上河渠之举表示了担忧,建议应加强沿途的安保措施。

而郑国的回信则更为直接,明确表示反对嬴政亲临河渠,认为此举过于冒险,且恐会加重地方负担。

嬴政看完两封信后,眉头紧锁,将信递给蒙恬和王绾:“两位爱卿看看,李斯和郑国对此事意见如何?”

蒙恬和王绾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王绾沉声道:“大王,郑国渠守所言甚是,如今关中局势复杂,大王万万不可以身犯险啊!”

蒙恬则低头不语,似乎在权衡着利弊。嬴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缓缓说道:“朕意已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