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回到咸阳 (1/2)

数日后,内史腾率军席卷韩国全境,于楚、齐、魏边境之城,韩国军旗尽换为大秦黑龙之旗,秦王嬴政昭告四海,设此地为颍川郡,韩国至此覆灭。

大秦于半月间兵不血刃,轻取韩国,令其余五国惊愕不已,天下震动,议论之声四起,无论是庙堂之高,抑或是江湖之远,皆为此事沸沸扬扬。

五国民众与朝野震惊之余,满怀忌惮,而秦国国内则是一片欢腾,举国同庆,酒楼茶馆,皆免费畅饮,欢声笑语不断。

秦国朝堂之上,嬴政端坐龙椅,手中紧握一卷密函,细细研读,下方文武百官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打扰。此函乃内史腾连夜自前线送回,其中采纳了苏云之策,提出了移民的主张。

嬴政览毕,赞许之色溢于言表,他合上密函,目光扫视下方百官,威严之声响起:“内史腾于函中提及移民之策,欲将韩国遗民分散至我秦国各郡,再从各郡调取秦人前往颍川新郡,诸位以为如何?”

“好主意!”一文官率先点头赞同。

“此举既能增强我国国力,又能固守边境,为东出南下奠定基础。”一武将紧握双拳,赞叹不已。

“只是,韩国虽小,却也有数十万之众,秦国骤然增加这么多人,难道不会引起动荡吗?”一文官面露忧色,提出了质疑。

“是啊,若他们与秦人发生冲突,又该如何是好?”

“况且,秦人真的愿意远离故土,前往那颍川新郡吗?”

……

堂下议论纷纷,而昌平君、王翦等人则沉默不语。此等国策,虽他们也有发言权,但最终决断仍在于嬴政。

“好了,此事朕意已决,即刻于朝野上下实施此策。”嬴政起身,下方顿时鸦雀无声。

“昌平君,朕给你一月之期,令你与户部从各郡调集至少二十万秦人前往颍川新郡,告知欲往之秦人,每户赐地十亩,免除三年赋税。”嬴政背负双手,居高临下,目光如炬,语气中不容置疑。

昌平君上前一步,恭敬道:“臣遵旨。”

“王翦,你率十万大军前往颍川新郡,协助内史腾看管这些韩民,入我秦地,即为秦人,当遵秦法。”嬴政看向一旁身披铠甲的王翦,语气坚定。

“末将领命。”王翦拱手行礼,声音铿锵有力。

嬴政微微点头。

“此次灭韩之战,韩王安虽自杀身亡,但其余大臣王孙皆被生擒,主将内史腾立下赫赫战功,封为颍川新郡太守,赐大上造之爵,赏千金,赐土地百亩。参战士兵皆晋升一级。”嬴政宣布道。

……

齐鲁之地,桑海之城,小圣贤庄内。

一名身着青衫、容颜绝美如女子的青年立于栏杆旁,凝视着远方海天相接的美景,脸上却满是哀伤,双手紧握成拳。

“韩国……亡了。”

咸阳大街上,一辆马车缓缓驶过。

“这里便是咸阳吗?果然繁华壮丽。”弄玉在马车内向外张望,清丽的美眸中闪烁着好奇之光。

紫女则默默望着窗外,眼底似乎还藏着一丝哀愁。

苏云瞥了她一眼,默然无语。他深知紫女心中仍有介怀,此事非言语所能化解,唯有她自己想通方可。

“韩王安后来怎么样了?”紫女转头看向苏云问道。

“对外宣称是自杀身亡,暗中则将他藏匿于新郑城外的一处庄园之中,妥善照料,有内史腾在,他余生应能安然无恙。”苏云回答道。

紫女与弄玉闻言皆点头,虽然韩王安懦弱无能,但他毕竟是红莲的亲生父亲。

马车在车夫的驾驭下稳稳前行,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大院前。从外面便能望见院内繁茂的竹林和高大的树木,鸟鸣声此起彼伏。

“到了。”苏云微笑着对弄玉与紫女说道。

三人下车后,苏云递给车夫一袋钱币,便带着弄玉和紫女推门而入。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

弄玉怔怔地望着眼前的繁花绿竹,清丽的眼眸微微睁大,小嘴微张,显得尤为可爱:“现在明明是深秋……这里怎会如此?”

紫女也惊讶地看着苏云,眼眸中满是疑惑。

“道家天宗古籍中记载了一种辅助修炼的法阵,能够吸收天地灵气,并将其锁定在一定范围内。我将其改良后,让它笼罩整个院子,便成了这般模样。”

苏云笑道,“经过三个月的吸收,此处已是咸阳灵气最为充沛之地,如此继续下去,灵气愈发浓郁,此地将会愈发神异。”

其实苏云并未言尽,道家天宗虽有聚灵阵,但效果甚微,别说笼罩整座院子,即便是一间屋子也难以做到。

苏云此刻所用的聚灵阵乃是他于一次中级抽奖中所得,能将世间五行之气、龙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