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章 文明奠基者 (1/2)

黄帝为什么要让文明重启?

无他,为了文明的纯洁性。

文明,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

它超越了民族、国家层面,是一整个巨大的文明联合体。

华夏人的信仰,实际上在炎黄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后世的西方人说华夏人没有信仰,这是不对的。

华夏人只是没有宗教信仰。

因为黄帝把‘天人’赶出这个世界的原因,所以华夏人骨子里奠定了一种印刻到骨子里的“人本思想”。

人与人的关系比人与神的关系,重要多了。

所以华夏人信仰的很现实。

我们有那么多神、仙。

可从来没有一个覆盖全民的主神。

无论是昊天、太一,都不算。

无论是三皇还是五帝,信得都是人,是祖先崇拜。

所有又有人说,华夏人不信神,信得是祖先。

这话对,也不对。

归根结底,这还是“人本思想”的表象。

因为我们重视人,所以以人为神。

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另一种信仰:那就是道。

华夏从上古至今,信得其实是道。

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昊天太一,亦或者诸天神佛,都是因为他们体现了道的片面,所以人们才接受他们。

这不叫信仰,这叫接受。

东方与西方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西方总说东方人没有信仰,原因就在于,华夏能接受各种神。

华夏能包容各种宗教的原因也在这。

因为华夏能接收……有‘道理’的神。

明白了吗?

华夏是个讲道理的民族。

有人张口闭嘴,总是提及讲‘道理’,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涵。

因为实在是太信奉道,信到已经融入灵魂、融入骨头、融入血脉,我们对于道的信仰根深蒂固,自古以来,亘古相传,以至于……我们都忘了,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信‘道’。

“你这个人怎么不讲道理?”。

“讲道理,我们应该这样这样”。

“我有道理我怕什么?”。

“这个东西没有道理啊!”

所有这些华夏已经习以为常的口语,皆是因为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信仰着‘道’。

华夏的佛家之人,你问他信什么,他肯定说我信佛。

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说佛如何如何。

这背后,他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藏信仰,其实是因为佛教的主张,很有道理。

他信得是这个“道理”,不是这个佛。

但是,西方的宗教就不同了。

信真主的,可以为了主奉献所有。

无论要他们做的事有没有道理,他们都会去做。

因为神就是万物之理。

神认为这有道理,它便有了道理。

‘神说的’,这个条件,就是这件事的道理。

所以真正信神的人,不需要去思考它有没有道理,去做就行了。

所以对应一下,其实华夏也是有信仰的。

只不过那个信仰,西方人叫‘主’,我们叫‘道’。

西方的主,有具体的人格形象。

华夏的道,没有具体的人格形象。

他们听从的是主的话,华夏听从的是道的理。

他们的主有具体人格形象,所以听的叫神谕。

华夏的道没有具体形象,所以讲的叫道理。

华夏的信仰,没有具体形象。

所以历朝历代,对道的解读,对道的阐述,就会形成一个个神。

可以理解为,华夏信得是自然之理,是天理。

是一种包罗万象,一切皆为其表象的玩意儿。

老子没有造神,他只是描述‘道’、给道取了个名字……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但其实在老子之前,道就存在了,人们也早就开始信了。

老子不是发明它,只是取了个名字,总结了一下。

华夏之所以信奉三皇五帝,是因为三皇五帝的行为,合乎于道。

崇拜大禹,原因就在于大禹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们心中无形的道。

是大家集体认为他是道的践行者,大禹才成了神。

崇拜关羽,原因就在于,关羽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们心中无形的道。

华夏为何这么多神?

而且他们还都是人,原因就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