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应对任何可能的威胁。”
阿依娜也接着说:“侍郎大人,我们还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引进他们先进的骑兵训练方法。游牧民族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的骑射技艺和骑兵战术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交流与学习,我们可以提升大唐军队的战斗力,让我们的边境防线更加稳固。”
兵部侍郎微微点头,他的目光从军事地图上移开,看向周民和阿依娜:“你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军事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会再考虑考虑。”尽管态度依然谨慎,但相较于之前,明显有所缓和。
在争取中立势力的同时,周民和阿依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朝堂辩论。他们深知,这场辩论将是决定合作命运的关键一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于是,他们广发请柬,召集了南洋和大唐的商业精英、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宽敞的议事厅里,气氛热烈而紧张。商业精英们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纷纷阐述合作带来的巨大好处。一位来自南洋的富商激动地说:“合作以来,我们为大唐带来了大量的珍稀商品,从香料、珠宝到各种新奇的手工艺品,丰富了大唐的市场,满足了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这些贸易往来也为朝廷增加了丰厚的税收。仅去年一年,南洋香料的进口就为朝廷贡献了数十万两白银的税收,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文化学者们则从文化繁荣的角度发表见解。一位大唐的知名学者扶了扶眼镜,缓缓说道:“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了新的灵感。许多诗人开始创作与南洋风情相关的作品,他们笔下的南洋风光、民俗文化,为诗词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画家们也从游牧民族的豪放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画作。这无疑是文化繁荣的生动体现,是合作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众人各抒己见,激烈讨论,为周民和阿依娜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有力的论据。他们将这些观点和论据进行整理归纳,精心撰写辩论稿,反复演练,力求在朝堂辩论中做到万无一失。
朝堂辩论的日子终于来临。清晨,阳光洒在宏伟的朝堂之上,周民和阿依娜早早来到朝堂,他们身着庄重的服饰,神色坚定。反对者们也早已在朝堂上站定,双方的目光交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反对势力的代表,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率先发难。他向前跨出一步,双手背后,满脸怒容地说道:“与南洋和游牧民族的合作,让大量外来文化涌入我大唐。如今长安街头,到处都是奇装异服、怪腔怪调,百姓们崇洋媚外,这成何体统?大唐的传统礼仪和文化正在被无情侵蚀,长此以往,大唐将不复存在!”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言辞激烈,充满了愤怒和担忧。
周民不慌不忙,向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沉稳地回应:“大人所言差矣。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大唐的文化也在向外传播。如今,南洋和游牧民族都对大唐的诗词、书法、茶道等文化推崇备至。他们纷纷派遣学子前来大唐学习,在他们的土地上,也兴起了一股‘大唐文化热’。这正是大唐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有力证明,说明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且,文化的多元性只会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是被侵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像一场绚丽的交响乐,各种音符相互交织,才能奏响出更加美妙的乐章。”
这时,一位与传统商业利益相关的官员站起来,满脸焦急地说:“合作让南洋和游牧民族的商品大量涌入,本土商人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许多传统产业面临困境,大量店铺倒闭,工人失业。长此以往,大唐的经济将陷入混乱!”
阿依娜微笑着,从容不迫地回答:“大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合作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可以引导本土商人转型升级,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比如,我们可以将大唐的丝绸与南洋的香料结合,开发出香薰丝绸。这种香薰丝绸不仅具有丝绸的柔软华丽,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既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又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而且,通过合作,我们还可以拓展海外市场,让大唐的商品走向更远的地方,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在新的商业格局中找到发展的机遇。”
辩论就这样激烈地展开,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周民和阿依娜凭借着充分的准备和有力的论据,逐渐占据了上风。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转变态度,他们被周民和阿依娜的观点所打动,认为继续合作确实利大于弊,纷纷表示支持。
然而,反对者们仍不甘心失败。他们经过一番商议,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如果要继续合作,南洋和游牧民族必须向大唐称臣,承认大唐的宗主国地位,否则合作免谈!”这个条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
周民和阿依娜深知,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称臣意味着政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