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初定规划 (1/2)

周民在客栈的硬板床上辗转反侧,虽说这一天的疲惫如影随形,可脑海里却像煮开了的沸水,各种念头上下翻腾。

他想着白天小吃摊的生意,虽说开张顺利,可在这大唐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光靠卖小吃远远不够。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周民起身,借着月光,在桌上铺开一张从掌柜那要来的粗纸,用捡来的木炭条当作笔,开始写写画画。他先罗列了今日在小镇观察到的商业弊端:

店铺单打独斗,缺乏联合推广;商品种类局限,无法满足多层次需求;物流运输落后,货物供应不稳定……

写着写着,他的思路越发清晰。他想到现代商业中的连锁经营模式,或许可以在大唐尝试。

比如把小吃摊发展成连锁店,统一食材供应、统一制作流程、统一店面风格,这样既能保证品质,又能扩大影响力。但这第一步,得先有个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

天刚蒙蒙亮,周民便起身,揣着昨天赚的铜钱,来到了小镇的早市。早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农副产品琳琅满目。他穿梭在摊位间,仔细观察着每一种食材的品质和价格。

在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周民停下了脚步。

摊主是个憨厚的大叔,面前摆放着新鲜的青菜、萝卜等。

周民蹲下身子,拿起一把青菜,仔细端详着:

“大叔,您这菜看着水灵,怎么卖呀?”大叔笑着说:“一文钱一把,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新鲜着呢。”

周民心中一动,问道:

“大叔,要是我每天都要大量采购,您这儿能保证供应不?价格能不能再优惠些?”

大叔有些犹豫:

“大量采购倒是行,可优惠嘛……”

周民忙说:

“大叔,您看这样行不行,只要您菜的品质一直这么好,我长期跟您合作,以后还能给您介绍其他生意,价格上您就当交个朋友,便宜点。”

大叔思索片刻,点头答应:“行,看你这后生实诚,就九文钱十把。”

谈妥蔬菜供应,周民又来到卖酱料原料的摊位。他打算研制出独特的酱料,作为小吃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采购了辣椒、花椒、八角等香料,还跟摊主约定定期供货。

解决了食材问题,周民又开始琢磨店面的事。

他在小镇上四处转悠,寻找合适的店铺。路过一家破旧的酒馆时,发现酒馆虽门面破旧,但位置极佳,位于小镇的主干道旁,人流量大。

他走进酒馆,里面光线昏暗,桌椅破旧,酒保无精打采地趴在柜台上。

周民找到酒馆老板,表明自己想租下店面的想法。老板打量着周民,满脸怀疑:“你租这店面做啥?我这酒馆生意都不好,你能行?”

周民自信地说:“老板,我有独特的营生之道,您放心,租金我按时给。”

老板见周民态度诚恳,最终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把店面租给了他,租期一年。

接下来的几天,周民忙着装修店面。

他亲自设计招牌,以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吸引路人目光。店内的桌椅重新刷漆,摆放整齐,还在墙上挂了几幅自己画的简单装饰画。

同时,他雇了两个年轻力壮的伙计,一个负责采购食材,一个帮忙制作小吃。

周民还亲自培训伙计,从食材处理到小吃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耐心指导。他教伙计如何把握面饼的薄厚,鸡蛋的火候,酱料的涂抹技巧。

伙计们一开始笨手笨脚,但在周民的悉心教导下,逐渐熟练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周民也没忘记和邻里搞好关系。他经常给周围店铺的老板送些小吃,跟他们唠家常,了解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商业动态。

一来二去,大家对这个外来的年轻人都有了好感,也对他即将开张的新店充满期待。

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周民的小吃店终于准备开张了。

他给小店取名为“味香居”,寓意着这里的美食香味四溢,能留住顾客。

开张那天,小店门口张灯结彩,周民特意让人在门口放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周民站在店门口,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店内伙计们忙得不亦乐乎,制作小吃的香气弥漫在整条街道。顾客们纷纷涌入,品尝着新奇的小吃,赞不绝口。

然而,好景不长。

开张没几天,麻烦就找上门来。

一天中午,店里生意正忙,突然一群身着黑衣的大汉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胖子,他一脚踢翻了一张桌子,大声嚷嚷:

“谁是老板?”

周民从后厨走了出来,镇定地说:

“我是,请问几位有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