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旅程,张虎带领的队伍终于顺利抵达了西域的一座繁华城市——龟兹。
龟兹城热闹非凡,街道上商队往来不绝,各种肤色、穿着各异的人穿梭其中。张虎和伙计们在西域商队的帮助下,在城中繁华地段租下了一处店面。
店面经过简单的装修后,“味香居”西域分店正式开业。开业当天,他们举行了热闹的庆祝活动,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的目光。
然而,开业初期,生意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火爆。虽然当地居民对来自大唐的小吃充满好奇,但真正尝试购买的人并不多。
张虎和伙计们分析原因,发现西域人的饮食习惯与大唐还是有很大差异,尽管他们对小吃进行了改良,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于是,张虎让伙计们在店里准备了一些免费的小吃样品,邀请路人品尝。
同时,他和阿依古丽一起,深入到当地的市场、居民区,了解西域人的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西域人喜欢在小吃中加入更多的坚果和果干,而且喜欢将小吃搭配着奶茶一起食用。
张虎立刻让伙计们对小吃进行调整,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杏仁、葡萄干等坚果和果干,还推出了与小吃搭配的特色奶茶。
调整后的小吃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
“味香居”的生意逐渐火爆起来,每天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顾客们品尝着美味的小吃,对来自大唐的美食赞不绝口。随着“味香居”在龟兹城的名声越来越大,一些当地的商人也纷纷找上门来,希望能与张虎合作,将“味香居”的小吃推广到西域的其他城市。
张虎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市场的好机会。他与这些商人进行了深入的洽谈,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方案。
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城市,他们采用了技术传授的方式,由张虎的伙计们向当地商人的员工传授小吃制作技术,确保小吃的品质和口味一致;
对于一些距离较近的城市,则采用了联合经营的方式,共同出资开店,共享利润。
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张虎也遇到了一些竞争对手的排挤。
一些当地的小吃店担心“味香居”会抢走他们的生意,便在市场上散布一些不利于“味香居”的谣言,说“味香居”的小吃不卫生,使用了有害的食材。
张虎得知后,并没有慌乱。他一方面让伙计们加强店内的卫生管理,每天对店面和制作工具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顾客能看到干净整洁的制作环境;
另一方面,他亲自带着伙计们,将小吃送到当地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家中,邀请他们品尝,并向他们介绍“味香居”的食材来源和制作工艺。
经过一番努力,“味香居”成功地消除了谣言的影响,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味香居”在西域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西域人喜爱的美食品牌。
当张虎在西域努力开拓市场时,周民在长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味香居”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始模仿他们的小吃和经营模式。一时间,长安城里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小吃店,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周民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他召集林羽和店里的厨师们,一起商讨创新的方法。
林羽提出,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推出特色小吃,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周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们开始策划春季的特色小吃。
春季万物复苏,周民决定以新鲜的野菜为主要食材,制作一系列小吃。他们到郊外采摘了各种野菜,如荠菜、马齿苋等,经过精心的处理和烹饪,制作出了野菜煎饼、野菜团子等小吃。
这些春季特色小吃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顾客的喜爱。长安城里的百姓吃惯了平日里的小吃,对这些充满春天味道的野菜小吃感到格外新鲜。
“味香居”的生意再次火爆起来,顾客们纷纷排队购买。然而,周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仅仅依靠季节性小吃还不足以长期保持领先优势。他开始思考如何从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
就在这时,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名叫柳诗瑶。柳诗瑶是一位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她性格温婉,知书达理,且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品尝了“味香居”的小吃后,对周民的经营理念表示赞赏,但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柳诗瑶对周民说:“周老板,您的小吃固然美味,但如今市面上模仿者众多。您不妨考虑在店内增添一些文化氛围,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周民听后,眼前一亮。他觉得柳诗瑶的建议非常有价值。于是,他与柳诗瑶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吃店中。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