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母亲说,人家孩子上学都拿了自己家的木板凳,我还是坐在自己的水泥墩子上,太冷啦!我能不能把我们家这只小板凳拿着去上学呀?
学校里不是有木板凳吗?
你不知道呀?我们学校的哪有木板凳?书桌是水泥板儿的,板凳也是水泥堆儿。
母亲惊讶的说,可能吧?你大哥怎么没有说过呢?
我大哥肯定不会跟你讲的,就说我拿着我们家的木板凳去上学,行不行,就好了!
母亲笑着说,我一直没说不可以呀?你愿意拿着就拿着吧,我自己烧锅做木墩儿就可以了。
要不我抱着个木墩儿去学校吧!做木墩烧锅,太不方便了。
母亲和蔼的说,学习最重要,当然要拿最好的板凳去上学了。
母亲是最辛苦的,下洼干活回来还要给我们做饭。
干活儿又不是母亲一个人干,哪个母亲不干活儿呀?再说哪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孩子呀?你就好好学习就行,学习好了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
这里呢!告诉你一个学习的小技巧。
娘有没有上过学啊?
娘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看着你哥哥的学习,我就学会了学习的一点点体会。就是人的大脑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你想什么呢!就会有什么。假如你天天想着学习好,那学习肯定就好。比如说你天天想着玩儿,那肯定是学习好不了的。这个学习体会你能感受到吗?
知道了,就是一心不可二用呗!
啊三儿真厉害,都会用成语啦!
爸爸教我的。人只有一个心思,这个心思平时专心用在学习上,学习就会好,心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没有干不好的。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你的心思不要专心用到娘这边,娘的心思专门用在伺候农活庄稼和你们孩子身上,我们分工不同,肯定的工作内容也不同,我干这些活儿是分内的事,你把学习学好也是分内的事,咱们一起加油吧?
加油!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村里的老年人早上六点钟就起来了。我们抱着红薯馒头去上学,老年人就牵着自己家牲口,去南洼河堤去放养。
羊叫,牛吼,驴打滚,大王庄的土道上,早上的这一段儿热热闹闹总是少不了。加上老年人的呵斥声音,孩子们互相叫喊上学的声音,卖豆腐的吆喝声,从乡村乡音的融合,实实在在让人们难以忘记。
其实农村的早上是特别高兴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睡懒觉,各自忙着各自的生计。
母亲四点钟起来就开始推磨了,因为孩子们的早饭还要等着玉米面呢,不得不早起。我这里说明一下,怎么不一次性的把玉米面儿做好储存在那里呢?
因为母亲还要把玉米粒剥下来,一个人也剥不了多少,玉米粒晒干了才能磨面,中间的环节是不可能磨太多储存起来。
我放学后第一个任务并不是吃饭,还是去地里挖野菜。
过去这里有好多种野菜,现在基本上因为除草剂的事情都不存在了。
我们家里最喜欢吃的野菜有,灰灰菜,米米蒿,苦苦菜。这三种菜是春天里在麦田里面长出来的。
这三种野菜的吃法也有三种。一是把菜用开水煮熟,拌上玉米面儿和红薯面儿,一起蒸窝头吃;第二种是直接下到玉米面儿糊或者红薯瓜干湖里面一起吃;三种就是凉拌,菜用开水煮熟后,到一点醋,一点香油,放一点盐,搅拌就很好吃。
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吃凉拌的,凉拌的野菜,随着煮熟的开水,冲刷蒸发掉了野菜的苦味,这种野菜吃起来更香,更有菜的味道!
母亲有一个香油壶,高度大概有20公分左右,这种油壶虽然有倒油的嘴儿,但是母亲从来不在嘴里倒,听母亲说嘴里倒油容易造成浪费,香油这么贵,其他人家还没有吃上香油,一定要省着吃。
于是母亲就在油壶大口上面插了一根筷子,每次挑凉菜的时候,就用筷子蘸三下油壶里的油,这就算是倒过香油了。
母亲家做面叶的时候,也是要加一点香油的。筷子在油壶里面沾几下,然后放到开水里面涮一下,时间久了,香油壶里的油一直未看到减少,往往因为常常沾水,香油还有增加的可能。
父亲因为这件事情批评过母亲,不能这样糊弄生活,以后倒香油就从嘴里往外倒,这样粘来粘去,锅里的水都掺到油里面去了,哪有香油越吃越多的可能性?开国际玩笑。
母亲总是笑而不语。奶奶对父亲的批评却表示了反对,母亲的这种过日子的方法大以赞扬,说我母亲会过日子,日子不可长算,香油那么贵,站着吃就可以啦!就不错啦!你一周回家一次,还挑三拣四,不吃你就少吃点,不要在这里发表什么反动意见!
父亲温和的说,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多了,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快,你看我的工资从二十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