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天生慧根 (2/3)

等同于老师。

正当他被书中的诗一步步地带入知识的河流,启迪哲思时,冯文元夫妇回来了。

冯文元见小龙飞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那个如痴如醉的样子,令他大吃一惊。

冯文元那满是疑惑的眼神,看着叶氏。

这眼神,分明在问她:“儿子还未进学堂念书,能识字?能看得懂吗?”

叶氏向冯文元摆了摆手,向门外努了努嘴,轻手轻脚地行了出去。

冯文元心领神会,跟了出去。

在屋外那株香樟树下,叶氏把那天到龙山寺进香还愿的事向他讲了一遍,然后说:“儿子是无师自通啊!”

“无师自通?”冯文元一拍大腿,朗声道:“待会我考一考他,究竟通到什么程度。”

小龙飞听到他爹的声音,生怕被责骂,慌忙把书放回原处,装作没事的样子出来。

“阿飞,你刚才在干什么?”冯文元直截了当,双眼凶巴巴地盯着他。

“爹,您这么凶干嘛?我又没干坏事。只不过从拿了本书出来看。”小龙飞敢做敢当。

“飞儿,阿爹问你,书中的诗句,你能看得懂吗?”冯文元把话扯到正题上。

“嗯,”小龙飞点着头,“我不但看得懂,而且很感兴趣。”

冯文元将信将疑地看着小龙飞,说道:“那爹考考你,你先把刚才那本书拿出来,读几句给爹听听。”

“好!”小龙飞顺从地把那本书拿出来,递给冯文元。

冯文元把书推了回去,说:“你读我听。”

“我已经记熟了,不用看也背得出来。”小龙飞语出惊人。

“啊,好大的口气!阿飞,你不是在发烧,站着说梦话吧?”冯文元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

“你才发烧说梦话呢!”小龙飞生气地推开冯文元放在额头那只沾着泥巴的手,心里话:“狗眼看人低!”

“阿飞,你在嘀咕些什么?他是你亲爹。”叶氏从他的口型中,分明读懂了小龙飞所说的话。

“夫人,不要和小屁孩一般见识。”冯文元打着圆场,“好,飞儿,就按你说的,你念我看。”

小龙飞坦言而答:“人家确实是记得住嘛!”

冯文元仍是狐疑:“你真的记得?”

“嗯。”小龙飞点了点头。”

冯文元试探地:“能背诵出多少句来?”

童真无邪的小龙飞率直而答:“全部都能背出来。”

冯文元心想:难道我儿果真是个天纵之才?冯文元盯着他,“你能将《唐诗三百首》全部背诵出来?”

“嗯。”小龙飞点了点头,张开嘴巴,那些诗句如龙山上的溪水一样涓涓不断流出: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开始时,冯文元根本不将自己的儿子放在心里。

但当小龙飞背到近300首后,他才刮目相看,还拿着书来对照,看看儿子有没有念错。

朗朗的背诵声,勾起了冯飞的前尘旧事。

冯飞出生在龙山脚下龙村一户寒儒家庭,他爹龙仕进是个穷书生,一心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改变命运。

冯飞长到5岁时,他爹就开始教他“四书五经”。

一开始,他跟着他爹念了十几遍,好不容易才记得一句半句。

7岁那年,他爹离家到新州县城参加乡试,途经天露山遇虎身亡。

可怜他爹未赴科场,却先赴了黄泉。

爹爹离世后,冯飞与娘亲潘氏相依为命,15岁那年,他娘积劳成疾,因家贫如洗无钱病治,舍下孤儿撤手人寰。

邻村许村一位乡间老郎中叶仕江见他有才华,人品又好,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成家后,心怀大志的冯飞,一心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实现他爹遗愿。

冯飞第一次参加乡试,进入考场后,静待考官进场。

“当——当——当”,随着钟声响起,考官挚着一杆竹子,竹子上端立着一只凤凰进来。

只见考官摇动竹子,凤凰在竹上嗥嗥鸣叫。

考官挚着竹子绕场一遭后,便离开了考场。

场上的考生见考官出去后,当即便窃窃私语起来:

“这考官真逗,带着竹子、凤凰进来做什么?”

“那只凤凰真好看,还不时地叫着,像在和我们说话呢。”

“……”

而在考场最后一排角落处,有一名姓张,名文豪的考生,在考卷上奋笔疾书。

冯飞和其他考生一样,谈论过后,静候考官进来出试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