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一等,直等到钟声再次响起。
考官进来宣布:考试时间到,考生请即离场。
众考生面面相觑,无奈离开了考场。
冯飞在回会馆途中,见到了张文豪,忍不住上前,拱手相问:“请问兄长,刚才您在考场上写什么?”
“做试题呀!” 张文豪见问,惊讶地看着冯飞。
冯飞好奇地看着他,又问:“考官还未出题,做什么试题呀?”
张文豪说:“考官一进场就出了试题呀。”
冯飞心想:考官一进场就出试题了?怪不得他埋头在写呢……
他想到这里,似有所悟,灵犀顿至,脱口而出:“ 鸣凤在竹!”
“对,鸣凤在竹!我就是围绕此题而作。” 张文豪一本正经地说。
二人越说越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张文豪长冯飞二岁,为兄,冯飞为弟。
二人跪拜天地,祷告: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互照应。
张文豪今科考中秀才后,专程前来登门相告,与义弟分享喜说之情。
……
三年后,第二次乡试开考,前度龙郎今又来。
这一次,冯飞差一点就被录取了。
同考官极力推荐他的卷子,主考官也认为这名考生文采斐然,准备录取。
然而,他却又一次名落孙山。主因是名额所限。
又是一个三年后,冯飞第三次赴科场。
这次乡试,冯飞可谓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
这一次,他却栽倒在一个错字上,把点拨的“拨”字,写成了提拔的“拔”字。
真乃一字之差,葬送了大好前程!“落第秀才”,由此而来。
……
“夫君,飞儿都把唐诗三百首背完了,你在想些什么呀?不言不语的。” 叶氏提醒着说。
冯飞左手轻捋着下巴的短须,眼睛怔定地望着面前这个小冯飞,禁不住情思万千:
对这些古诗词,一开始时,冯飞跟他爹念,要读几十遍才能记熟一首,而这个小冯飞,竟然无师自通,仅翻看了一次就能背得如此滚瓜烂熟。
啊,龙村,景物是多么的平凡;河流,是多么的平凡;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又是多么的平凡。
但是,面前他这个儿子,却是一个之才,一个天纵之才,一个旷世奇才!一股热潮冲击着冯飞的心扉,一种冥冥的感知紧紧地攫住了他。
冯飞沉思良久后,定睛看着面前这个小冯飞,眼眸里透出希望之光,禁不住说道:“看来,我和我爹的科举梦,将来就靠这小子来实现了。”
(seexsvv/123053/62764047/)
1秒记住23书屋网:eexsvv。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