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着挂于树梢的血染白绫,陷入沉思。
他记得陈济生曾告诉他,每年六月,“雪女”会在青州范围内引发大规模暴风雪,借此捕食人类。
他还记得陈济生曾言,天行八年至天行十一年,青州境内遭遇严重干旱,稻田枯萎,民生凋敝。
天行八年,正是青州陆氏被控叛国的那一年。
倘若眼前影像所呈现的,确为真实事件。
那么丫鬟书砚当年立下的三重誓愿,无疑在现实中逐一兑现。
“陆家的叛国罪……真的是一桩冤案?”顾旭眉头微蹙。
阅读相关资料后,他觉得当年案件中确有不少疑点。
比如陆家家主、内阁首辅陆桓藏匿于床底的那件明黄袍子。
他推测,一个理智的叛逆者,断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
这更像是他人栽赃陷害的手法。
然而,顾旭并无深究此案、洗刷陆家冤屈的打算。
因为陆家的叛国罪,是由大齐皇帝亲自裁定。
欲替陆家昭雪,就意味着与皇帝为敌。
而皇帝又是大齐王朝当前明面上最强的修行者,实力更胜国师、驱魔司司首、剑阁阁主等五大圣人。
与皇帝对抗,无异于自寻死路。
顾旭只愿安稳度日。
此刻,他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倘若陆氏废墟中的种种,皆为“惊鸿笔”的试炼,那么为何要展示这段影像?其中是否另有深意?
顾旭暂时无解。
他低头瞥向井底的白骨——不知在那动荡不安的一年里,又有多少人如丫鬟书砚一般,带着怨恨与屈辱,在这座废墟中悲惨死去。
若那些怨念汇集成一股,定是极为恐怖的力量。
而此刻的楚凤歌,目睹这段影像后,紧握拳头,愤然道:“真没想到,我们大齐的武装人员,私下竟做出如此羞辱犯人女眷和劳工的卑劣行径!若让我遇见这几个败类,定要用我的宝剑,将他们一一阉割!”
听到他这番话,顾旭心中暗道:楚凤歌虽然平日自负,骨子里却颇具正义感。
…………
影像完全消逝后不久,顾旭手中的残纸亦突然破碎。
如雪花般在空中飘舞,转瞬消失无踪。
此时,榆树上挂起几盏精致的灯笼。
它们散发出淡红色光芒,将这片阴暗破败的小地染成血色。
每个灯笼下,均悬有一张纸条。
顾旭推测,这便是所谓的“废土元宵灯会”——而纸条上所载,应是他当前面临的第二项试炼。
…………
顾旭记得资料中记载,在类似青州陆氏这样的权力集团中,相比于正妻所生的嫡系后代,庶出子女地位极低。
他们不得进入核心区域,不得参加重要仪式,甚至不能与嫡系同桌进食。
除非他们展现出卓越的修行天赋,或以其他方式博得家主欢心,否则待遇与普通劳工相差无几。
陆诗遥成为“惊鸿笔”主人之前,仅是陆桓忽视的庶出之女。
彼时,她虽容貌清丽、才情出众,却因内向性格、简朴装扮、深居简出,几乎无人关注。
其母去世后,她更是孤身一人,鲜与人交往。
书砚,是她唯一的朋友。
按照陆家规矩,作为庶出子女,陆诗遥不得参与每年的元宵诗会。
于是每逢元宵佳节,她便与书砚来到这偏僻之地,挂起灯笼,互出谜语、对对联,以这种方式体验“元宵灯会”的乐趣。
或许正因如此,“惊鸿笔”才会在此地,以“废土元宵灯会”的形式设置试炼。
…………
“我恐怕需要解答完所有灯笼下悬挂的题目,方能通过此关。”顾旭心中暗自揣测。
他走上前去,从第一个灯笼下取下纸条。
只见纸条上书一上联:“古寂寞寒窗空守寡。”
同时要求答题者续写下联。
“上面写了什么?”楚凤歌在旁询问。
“一句上联。”顾旭回答,同时将纸条递给楚凤歌。
楚凤歌扫了一眼,未经思索便道:“这看起来很简单啊!‘古寂寞寒窗空守寡,今快乐人生把酒欢’!根本无需动脑就能对出来!”
“不,”顾旭摇头,“楚大人,您可能忽略了这句上联的一个特点——从第二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其偏旁部首都相同,均为宝盖头。要求我门对出的下联,也应该遵循这一特征。”
“该死的酸腐文人,竟设下如此烦人的规矩!”楚凤歌咒骂一声,继而转向顾旭,“那你有何想法?”
顾旭并未立即回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