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人工智能 (1/2)

李明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缓缓开口:“把所有钱一股脑投进去,这风险是不是高得有些离谱了?”

智能声音不紧不慢地回应道:“主人,依据我深度分析的数据以及精准的预测模型,这支股票涨停的概率超过90%。不过,投资领域向来存在风险,这一点无法回避。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短期内实现您目标的绝佳契机。”

李明咬了咬牙,内心经过一番激烈挣扎,最终决定相信人工智能的判断,一狠心将自己仅有的1万块积蓄全部投入,买入了这支股票。

第二天,股票市场准时开盘,一切正如人工智能所料。那支股票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涨幅直线上升,最终稳稳地封在了涨停板上。李明紧盯着账户里飞速增长的数字,眼中满是惊喜,心中对人工智能的感激之情也愈发浓烈。

第三天,正当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人工智能那冷静的声音再次响起:“主人,这次投资虽然成功了,但投资绝非仅仅依靠运气和片面的判断。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更具长远眼光、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李明深以为然,认真地点点头,问道:“你说得对,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呢?”

智能声音有条不紊地继续说道:“我们要学会分散投资,以此降低风险。同时,时刻保持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不断优化投资组合,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从那之后,李明在人工智能的全力协助下,开启了对各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他们将资金合理分散到不同领域的优质股票中,科技、消费、医疗等板块均有涉猎。每天清晨,李明都会早早地坐在电脑前,与人工智能一同仔细分析最新的市场数据和公司财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一次市场剧烈波动中,他们持有的部分科技股价格大幅下跌。李明心里顿时有些发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然而,人工智能却异常冷静,迅速分析道:“主人,这次下跌主要是受到行业短期政策调整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我们不妨趁机适当补仓,或许能迎来转机。”

李明选择相信人工智能的判断,果断进行了补仓操作。果不其然,随着市场对政策的逐步消化,科技股价格逐渐回升。李明不仅成功挽回了损失,还收获了一笔可观的收益。

一个半月后,李明的账户余额成功突破100万。他紧紧盯着那串数字,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转头对身旁的人工智能问道:“我现在有100万了,打算开一家科技公司,你觉得我涉足哪个领域比较好呢?”

人工智能迅速运转,电子音冷静而专业:“从当下市场动态和未来走向分析,有几个极具潜力的方向。首先是人工智能应用拓展领域,如今AI虽已广泛应用,但在特定行业的深度定制仍有很大空间。比如针对医疗影像诊断,开发能精准识别罕见病特征的AI辅助系统,或是为金融机构打造个性化风险评估AI模型。这个领域技术基础你比较熟悉,可依托开源框架起步,不过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得有独特算法和优质数据,前期获客与研发投入也需不少资金。”

李明摸着下巴,饶有兴致地追问:“还有别的吗?”

人工智能接着说道:“边缘计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物联网设备爆发式增长,数据在本地快速处理的需求大增。像智能工厂里,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实时分析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数据,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在智慧城市中,利用边缘计算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缓解拥堵。投入这个领域,前期研发重点在硬件与软件适配,设备部署和维护成本相对可控,以你的资金可以先从小型试点项目切入。”

李明微微点头,示意人工智能继续说。人工智能便补充道:“还有虚拟现实教育领域。疫情之后,线上教育持续火热,而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像历史课上让学生‘穿越’到古代场景,或是在物理实验课中进行虚拟操作。这个方向市场需求大,内容创作成本相对固定,一旦形成爆款课程,收益可观,且能借助线上平台快速传播,但对内容创意和技术融合要求较高。”

李明眼神逐渐坚定,对人工智能说道:“我决定了,就开一家为金融机构打造个性化风险评估AI模型的公司,快帮我想想具体该怎么做。”

人工智能迅速响应:“如果要开展这个业务,首先是组建核心团队。团队成员需要涵盖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专家、金融分析师以及熟悉金融法规的法务人员。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负责构建和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数据挖掘专家能从海量金融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金融分析师凭借专业知识为模型提供金融逻辑支持,法务人员则确保公司业务合规运营。像蜻蜓集团就在大量招聘这几类专业人才,来推进金融科技相关业务,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招聘标准和薪酬体系来搭建自己的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