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花式选班 (3/3)

笑声如夏日暖阳,穿透车厢,洒满每个角落。他以岁月磨砺的豁达回应:“如小吕般唤我老吕即可,小伙子。我在车轮滚滚中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你们这个年纪,恰似梦想的船只鼓起风帆,驶向未知的海洋。”

少年的笑容如春日绽放的花朵,静谧而生动,他娓娓道来:“我姓吕,名字取自楚国诗人屈原的诗行‘路漫漫其修远兮’,从中撷取两枚相连的文字,铸就我独特的印记。”

楚泓毅的眼眸瞬间点亮,犹如星子落入湖心,激起一圈圈涟漪。他对少年的名字萌生出强烈的好奇,那疑问如晨雾般悄然升起:“吕漫漫?”

少年的笑声如山涧清泉,欢快而纯粹,他回应道:“哈,我原以为你会首肯‘修远’。毕竟,‘修远’与‘泓毅’,在字词的森林中,都闪耀着深远的光辉。”

楚泓毅的思绪如流云般飘渺,他深深赞同。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更蕴含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他嘴角轻轻上扬,如诗人低吟,赞美道:“真是个极好的名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思绪如潮汐般涌动,吕修远忽忆起一事,恍若遗落的明珠亟待拾起:“哦,我竟疏忽了,尚未向你提及我那孕育智慧之花的校园——C市湘北实验中学。此乃市区内唯一一所全日制全学段学府,岁月在其石碑上镌刻了历史的印记,口碑则如金榜高悬,熠熠生辉。你,定然在耳畔捕捉过它的传说吧?”言毕,他嘴角勾勒出一抹得意的弧度,眼眸深处,是对母校那份炽热的骄傲与深情厚意,犹如朝霞照亮黎明前的黑暗。

楚弘毅以一种微妙的默契回应,头颅微俯,仿佛在风中摇曳的麦穗,轻轻点头。他的声音如丝如缕,飘散在空气里,裹挟着婉转的意味:“的确,湘北实验中学的初中部,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全市教育的天幕,其光芒穿透云层,照亮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翘楚。然而,其高中部却似隐匿于雾霭之后的孤峰,虽存在,却未如初中部那般声名显赫。”

吕修远闻此,不禁轻轻一叹,气息中携带着一丝戏谑的涟漪:“或许,我们这些学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生活在太过安逸的环境中,学习的鞭策之力显得微弱,以至于多数人,包括我,都未曾燃烧起全力以赴的激情。”

楚弘毅的心绪犹如江河泛滥,瞬间被“醉生梦死”的词藻席卷。这四个字如同幽灵般从记忆深处浮出,携带着浓烈的酒香与迷离的梦境,试图挣脱心牢的束缚,穿越喉咙的隘口,化作一声低语。然而,就在它们即将破茧成声的临界点,一股力量骤然介入,宛如疾风横扫落叶,将“醉生梦死”瞬间置换为“及时行乐”。

他瞬息间的顿悟,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照亮了潜藏的意识暗角。那“醉生梦死”,尽管流淌着诗意的哀愁与超脱,却过于沉重,过于颓废,无法承载眼前少年那鲜活的生命力与纯净的善意。那曾在他困厄时伸出援手的少年,其存在如同春日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温暖而不炽热,怎可用“醉生梦死”的阴霾去遮蔽?

“及时行乐”,这四个字在楚弘毅心中回荡,如同涟漪在平静湖面扩散,唤起了新的联想与共鸣。它们虽与“醉生梦死”字面上相去甚远,却在精神层面交织出相似的经纬。两者均关乎生命的欢愉、时光的流转,以及面对无常的智慧。然而,“及时行乐”更显豁达洒脱,它不回避现实,不沉溺幻境,而是以积极的姿态拥抱生活,珍视每一刻的美好。

在这一瞬的意识流转中,楚弘毅体验到言语的力量如何在微妙之间翻云覆雨,如何在表象之下激荡深意。他领悟到,言辞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镜像。通过审慎选择与适时调整,他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冒犯。

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吕修远的心灵之海中泛起一阵涟漪,那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往的惋惜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他的话语如梦似幻,飘渺中透出坚定:“实则,高中部亦未曾懈怠于提升教习之质与学识之誉。虽此刻尚难比肩初中部之广受赞誉,然我坚信,假以时日,高中部必将如破晓之阳,于学界崭露锋芒。”言至于此,他眼中掠过一抹淡淡的遗憾,仿佛雾气笼罩的湖面,映射出内心深处那难以触及的愿景:“只叹我已无缘亲睹那一日之盛景,只能将希冀寄托于后来之人。”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