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买了一本,旋即,眼前一亮,激动的攥紧了拳头。
另一边。
尚海。
复旦公学,几名学生正汇聚在一起,神色振奋,脖子涨红的看着新出的杂志。
“不错,中华青年,当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与民主,才是我们的路!”
这一刻,风起青萍之末。
——
金榜盘点再次开始。
【1916年,李大钊在川崎写下了著名的青春一文,革命与科学的表达了唯物主义,再造青春中华的思想,唤醒百年沉睡之中华,建立青春之新中华】
如今,即将回归中华的李大钊,因为常年投身革命,加之先前投入倒袁革命中,长期外出游行,或将自己关在房中书写,学校以长期缺席的名义,将他开除。
但李大钊并不难过,他已经做好回到中华的准备。
临走前,许多在川崎的国人学子都在看着,看着那个留着胡子的年轻同学。
他站在阳光下,举着手,慷慨高声的念着自己的文章。
青春。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很多异族在川崎留学的学生,包括川崎本身的学生,都在看着,神色复杂。
他们知道了,这个来自中华的学子,一身孤傲,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他说,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他说,国人学子应当奋起,青年觉醒,则中华觉醒。
他说,要建立一个青春之中华!
阳光璀璨,年轻的身影被照耀着,风华绝代,巍峨至极。
李大钊走了,离开了川崎校园。
可他人虽然离开,青春这篇文章,却在学校内,国人学子,川崎学子,异族学子之中不断扩散。
金榜盘点还在继续。
【周树人为反对川崎灭亡中华的二十一条,以留川崎学生总会的名义,发出了《警告全国父老》的通电,开始号召国人誓死反抗,抱破釜沉舟之决心】
“而孰知竟以撤去交战区域撄川崎之盛怒,谓为辱其国体,挟其雷霆万钧之势,迫以强暴无理之条。”
“抑川崎蕞尔穷岛,力非能亡我中华者。国人而不甘于亡,虽至今日,犹可不亡;国人而甘于亡,则实中华有以自亡耳,何与川崎!”
不错,此文有李大钊书写,周树人公开通电,欲将影响力直接扩散到整个中华。
这一刻,看着慷慨激昂之文字,实不足道国耻之万一。
从老师章太炎那里得到新的希望的周树人,知道发出这篇文章,就注定他将会得罪川崎,乃至得罪如今的北洋军。
但他并不畏惧,他只是看着窗外,眼眸前所未有的坚毅。
这个时代变了,而且还在不停变革。
他亲眼看到过那些海外异国究竟有多强大,所以他心中紧迫感才更强烈。
这世上从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他知道形式之严峻,唯有中华四万万同胞觉醒,全部投身革命,才能真正让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延续。
他没有再多说,而是站上了会场的演讲台,目光扫过台下之国人青年。
“今天,我来是想告诉大家,何谓二十一条,川崎灭亡中华之条款。”
读书人的长袍的笔挺,他眼眸坚毅,风骨孤傲。
他要做属于自己这一代人该做的事了。
——
金榜盘点继续。
【胡南这名学生开始迫切寻找志同道合之友,直到看到新青年杂志,他开始探索初期新文化运动】
胡南。
长纱第一师范。
这一天,下了一场大雨。
穿着长衫的书生冒着雨匆匆赶到教室,赴新结识友人的约。
一边拍打着衣服上的雨水,书生一边好奇的接过友人递过来的杂志。
“新青年?”
“六个第一,好,好啊!”
书生一向不拘泥在旧世界,乃至狂悖的敢公开反对校长,当他看到这本重塑新时代,新青年,打破墨守成规的孔孟思想的杂志,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深夜。
意识到新思想的出现,必然代表着旧时代的终结,新旧更替,需要斗争。
还在看新青年杂志中文章的书生提起笔,在灯火下记录着日记。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金榜盘点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