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适合中华的路!
“这个时代,出现了太多的给天之骄子,非凡至极!”
大秦。
李斯看着金榜上出现的身影,他忽然怔住了。
当一个国,有人开始唤醒每一个民众时,当这些民众思想觉醒,站起来,继续呼吁时。
他不敢想象,会是一个怎样的恢弘之世。
更何况,呼喊的,不止一个人。
陈度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赵世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个国家未来的道路。
“当真是百家争鸣,时代苦涩!”
——————
现在。
金榜盘点出现新的文字。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蔡元培一边准备继续邀请陈度秀前来,一边开始欢迎胡适抵达】
画面展开。
这一年,刚刚从海外归来的胡适,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自己所写的白话诗文。
是的,白话诗文。
二十六岁的青年带着眼镜,认真的开口。
“如今推翻旧时代,旧制度,提倡造就新青年,造就新一代,怎么造就?”
“让他们继续读文言文的之乎者也,从四书五经开始识字,否则便不识典故,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一向沉默寡言的胡适一个人默默的思考这条道路很久。
他也曾看过其他人对于政治,制度的革命方式,但他知道,那不是他的路,这条路太危险,太迷雾,
他会为中华找到正确的道路而努力。
但他选择的是。
“我想要百姓都能看得懂字。”
这一刻,蔡元培看着这名青年,像是看到了另一条全新的道路。
金榜巍峨,各朝代百姓,商人,帝王,臣子都在看着。
盘点仍在继续。
【1917年2月1日,《新青年》发表了第一批白话诗文,公开向旧道德,旧文化表态,陈度秀担任主帅,胡适等人担任旗手,向封建思想悍然开战】
画面震撼出现!
这一刻。
陈度秀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赵世炎和胡适。
他不再是独力支撑新青年,而是逐渐聚拢了一批同道。
“中华之所以政界革命三次,依旧黑幕重重,不见天日,完全是因为盘踞在国人精神中的旧伦理道德,是两千余年传下来,如今思想的枷锁!”
他知道自己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清朝刚刚覆灭,满口仁义道德的时代,全国的老学究,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推到心中孔孟的神像!
军阀们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打穿这些军阀高高在上的阶层!
“我们将会被军阀针对,但我们无畏。”
“思想必须改革,必须改革!”
这一刻他坚定至极。
京城,街道上。
一名青年学子念诵着:“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一旁留着辫子的年迈读书人涨红了脸,咆哮着开口。
“这是何人写的,陈腐?老祖宗传下来的仁义道德,如今倒成了陈腐,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报童扬手,高声呼喊。
“新青年,新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一旁的民国军官看着这一幕,攥紧了拳头
“阿谀奉承,这些文人,好大的胆子!”
这一刻,文学革命团体,新青年,正式要启迪思想,开始成为百家争鸣开端。
而这,时代正式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