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3、寒夜,寒夜,各自道路 (2/4)

论两府是否要争斗?这还算是做学问吗?”

面对胡适提出的问题,李大钊摇头,想到了自己在江南看到的场景。

“中华需要找到方向和道路,这是需要讨论的。”

“我看了沙俄的十月革命,沙俄通过武装夺取,这就是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回应他的,只是胡适的一句换汤不换药。

这一次,李大钊没有退步。

“他们的革命纲领,和之前武装夺取不一样。”

陈度秀坐在一旁,看着两人争辩不休,没有说话,反倒是听到这里,选择了开口。

“我对沙俄的革命也很有兴趣。”

胡适的态度逐渐缓和。

中华想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什么样的道路适合当前的国情,已经不光是政治和学问之争了。

这是每一个中华人民需要思考的,也是这片土地的出路。

陈度秀点头,再次开口。

“不谈政治,只是代表不搞政治斗争,但文化思想启蒙,本质上也是属于政治范畴的一部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国人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

胡适和李大钊两人也终于平息了争论。

这一刻,李大钊加入了新青年杂志,开始探索新的道路。

——

金榜盘点继续。

【这个时代的混乱,超过晚清,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前进,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画面出现。

如今,书房内。

周树人低头看报,攥着报纸的骨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如果一定要形容如今的中华,他能想到的,只有麻木愚昧,一盘散沙。

他在继续思索,究竟如何改变当前的局面。

他想到了钱玄同对他说过的那句话。

不是全无希望。

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他也要是继续。

绍行会馆补树书屋。

陈度秀,李大钊的,钱玄同,还有周作人都在。

谈到如今时局,周树人攥紧拳头。

“时代压抑腐烂,这些年,从首次革命,到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我看到的,是这个时代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

这一刻,他不是在高谈阔论,而是愤怒。

是的,周树人眼里的愤怒,只因为对这个时代的失望。

有人清醒,有人沉沦,清醒者独善其身,沉沦者......

他又想起了那些人血馒头。

得知这些人是来邀请自己作为新青年主笔的,他再次开口,毫不犹豫的批判新青年。

“第一,你们倡导白话文,自己却用半文言文,第二,推广白话文,却没有喜闻乐见之手段,第三,讨伐孔教三纲,却高谈阔论,空讲大道理,没用。”

但不可否认,这一刻,周树人心动了。

还有比新青年杂志,更好的唤醒麻木民众,救国的方法吗?

要救国,怎么能独善其身!

在陈度秀的邀请下,这一刻,周树人正式加入新青年,成为报刊主笔。

——————

这一刻。

大明。

这个时空的张居正,位高权重,一手笼罩了大明军政,夙兴夜寐,只为大明重振。

此刻,他看着金榜,疲惫的眼睛里忽然生出了羡慕。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一群人也在谋求改变,新生。

尽管艰难至极,但他们,不孤独。

“真想加入他们。”

另一边。

三国。

蜀汉。

筹备北伐的诸葛亮看着画面,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恢弘时代。

腐朽和新生并存,黑暗与光芒交错。

他越来越期待,这样压抑到极致之后的人,会缔造出一个怎样难以想象的国。

“若是我也在那个时代,一定会加入你们。”

——————

金榜画面继续。

这一次,民国画面上,难得没有出现那些凄凉。

过春节了。

大雪里,偶尔会响起爆竹的声音,虽然只是零星,但仍是给人带来一丝心里上生机勃发的慰藉。

面对朋友一起过年的招呼,李大钊带着赵世炎,摇了摇头。

“我们要去其他地方过春节。”

那一刻,他的目光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他之前看的那些沙俄革命,有头绪了。

他必须要去实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33、寒夜,寒夜,各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