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4、新的希望,一群群人,开始涌现 (2/4)

看到周树人的狂人日记后,沉默了许久。

“横竖都是吃人,腐朽的封建时代,吃人似乎不少见,无论是易子而食,还是徐锡麟之前被清廷抓捕,炒食心肝。”

“豫才,这会得罪许多老学究,但毫无疑问,这是造就一代新青年最有力的武器,振聋发聩啊!”

这一刻,没人能想到,周树人所写的第一篇文章,就解开了封建思想的外壳,露出了血淋淋的皮肉!

几人看着化名鲁迅的读书人,这一刻,他以白话文小说,为青年揭开了思想新的篇章。

窗外的阳光落在鲁迅身上,宛若一位真正的斗士!

京大。

大礼堂。

胡适站在讲堂上。

如今的京大学子,再也不是先前之风评。

“适之先生来了!”

礼堂掌声雷动,青年眼中,带着希望的光。

胡适鞠躬,随后目光扫过,声音洪亮。

“文言文是一种半死的文字,老百姓看不懂,听不懂。”

“白话文也不是一种鄙俗的文字,不仅不鄙俗,还很优美。”

“同时,白话文也是最能达意的文字,鲁迅先生的白话文小说曾说过......”

胡适上台,语出惊人。

台下的老学究目光阴沉,有人不屑的低头摆弄着衣袖,有人轻蔑的看着他。

胡适知道,白话文的推广,和曾经的革命一样,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规律,也势必会引来诸多旧思想的针对。

但他不畏惧。

他只是想着。

如果文字再简单一些,老百姓都能学会文字,能听,能看,能写,这就是国人的进步。

这一刻,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随着狂人日记这篇中华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发布,中华震动。

尚海商会。

几名纺织厂,面粉厂,印刷厂商人低声惊呼。

“白话文,小说?”

“不仅内容通篇都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明目张胆的将封建和吃人写出来,恐怕要得罪不少人啊。”

“这鲁迅到底是谁,言辞如此锋锐!”

另一边。

京城,两个雇佣养马的马夫眉头挑起。

“你还能看得懂小说?你不是没读过几年书吗?”

“那是白话文,和说书先生讲故事没什么两样。”

津城。

几名学校学子看着新青年杂志最新刊登的文章,目瞪口呆。

“鲁迅先生到底是谁?他这样写,恐怕得罪了天下旧时代的读书人了。”

“不尊孔孟,没有纲常,通篇都是生活在压抑的封建时代的悲哀,文笔之犀利,骇人听闻。”

各种地方,各种身份,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都惊叹至极!

——————

现在。

大明。

素有笔架山之称,一生刚烈的海瑞,看着金榜,眼中也生出几分赞叹。

“此人之气节,可以为此后世之大师!”

“而且,他之后的文章,估计更为凶悍!”

明知道发表这篇文章,会得罪天下读书人,依然敢如此不留余地。

那个大世之中生出的品格,令人叹服。

另一边。

大唐。

魏征虽未曾看到此文内容,但光看旁人,便足以看出此人究竟何等刚勇。

冒天下之大不韪,只为找到一条对的路吗?

良久,魏征才叹息着。

“此后世,他的时代开始了。”

“只是,前路何止是艰难啊。”

——————

金榜画面再次转动。

如今出现的,是京大礼堂。

礼堂内,李大钊正带着学生在表演话剧。

话剧的内容,是封建社会中,天灾时期发生的惨状。

易子而食,卖儿鬻女。

人性和情感,伦理,道德在这样惨烈的环境下,仿佛消散一空。

孔孟纲常没了,天地君亲也没了,有的只是最恶劣的根性,原始的本能。

可很快,大灾难过去,这些人摇身一变,又成了兄友弟恭,尊老爱幼之人,换着吃的,似乎不是他们的孩子。

台下的学生看着这一幕的表演,攥紧了拳头。

李大钊看着这一幕,深吸了一口气。

盘点文字,此刻再次展开。

【1918年,7月5日,在滇系等西南军阀的党同伐异,暗中操纵下,羊城宣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34、新的希望,一群群人,开始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