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火眼金睛的人 (2/3)

为闽省闻名遐迩的一道名菜,通常会精心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牛皮胶等珍稀上乘的食材,再加入醇香的老酒和浓郁的高汤,而后用文火慢慢地熬制而成。

其香气四溢,弥漫开来,以至于有“酝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也正因如此而获得了“佛跳墙”这一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名称。

马萍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蛾眉紧蹙,将手中的筷子重重地往餐桌上一放,那清脆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她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满与质疑:“这已然超出了古玩鉴宝的范畴了吧?”

从常理来讲,这确实不属于古玩鉴宝通常所涵盖的范围。

古玩最为关键的要素便是突出一个“古”字,唯有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物件才有其珍贵的价值,也才有进行鉴定的必要性。一个由现代作坊所生产出来的用于盛菜的坛罐,着实没有任何进行鉴定的意义与价值。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生产这种瓷碗陶罐的厂家多如繁星,数量何止千万。

黄慕华非要让我明确说出餐桌上佛跳墙炖罐的具体出处,纯粹是一种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故意刁难。

黄慕华闻言,抬手制止了马萍即将脱口而出的进一步辩驳,说道:“马姐,我既然出了这道考题,自然是有我的一番道理在其中,您且先让他说一说。至于究竟是不是属于古玩鉴宝的范畴,黄某自会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我放下手中的汤勺,目光平静地看着他,问道:“真的要说?”

黄慕华冷哼了一声,语气坚决:“当然是真说!”

我不慌不忙地回道:“金陵沪上路七十八号,中天苑陶瓷厂,这炖罐出产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黄慕华闻言,突然爆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哈哈大笑声,那笑声毫无节制,仿佛癫痫病突然发作一般,让人感到莫名的惊悚与不安。

他就这样笑了好一会儿,紧接着又开始边笑边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整个人都弯下了腰,他还用一块洁白的手帕紧紧捂着嘴。我不经意间瞥见,那手帕之上竟然沾染了丝丝缕缕的血迹。他身体的虚弱程度,着实超乎想象,令人不禁心生忧虑。

在这一瞬间,一向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黄慕华,似乎在这情绪的极度波动中暂时忘却了他今日前来的主要目的:寻找能力出众的人物来鉴定黄门的珍贵重宝。在接连遭受了两次挫败之后,他怀着一种务必要扳回一局的赌徒心理,毫无顾忌地肆意发泄着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

过了五六分钟之后,黄慕华总算逐渐止住了咳嗽。他的喉咙此刻就像一只公鸭卡了难以咳出的浓痰一样,呼吸急促而沉重,喘着大口大口的粗气,脸上却依旧带着那一抹略带嘲讽的笑意说道:“到底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全是假药,还是下面三昧真火用的是煤气灶,怎么会锻造出您这么一位火眼金睛的人物?!”

“我不妨告诉您!黄家乃是金陵大酒店的股东之一,这酒店之上共有十个尊贵无比的贵宾包厢,凡是在这些贵宾包厢里所使用的菜盘、炖罐、汤勺,无一不是古色古香、典雅精致,您可知道其中的缘由?”

“为了专门营造出贵宾包厢那种极度奢华的独特氛围,这些餐具,全是黄家费尽心思联系瓷都的古玩商,专门从一家民国时期的旧窑里精心淘来的。这家旧窑厂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变成了集体公社的仓库,后来在拆迁的过程当中,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一堆尚未开封的民国时期精美绝伦的餐具。请问马姐,民国时期的物件,算不算是古玩?哈哈哈!”

瓷都老窑内所出产的民国时期的餐具,虽然与现代的工艺相比差距并不是特别巨大,但从严格且专业的意义上来讲,肯定也能够算作是古玩。

这个考题,从理论的角度而言,确实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与漏洞。

马萍的神情此刻显得无比别扭,就像是心中有一股熊熊燃烧的怒火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发泄,那种憋屈与无奈的感觉清晰地写在她的脸上,让人看了都觉得难受。

我依旧面不改色,冷冷地再次强调:“中天苑陶瓷厂出产。”

黄慕华说道:“看来您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来人,把餐饮部经理给我叫过来!”

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便神色匆匆地走进了包厢。

中年男子进入包厢之后,先是毕恭毕敬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而后,他语气谦卑,小心翼翼地问道:“黄少爷、各位老板,是不是哪一道菜的口味或者我们的服务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黄慕华说道:“跟这些东西没有丝毫的关系!朱经理,我来问你,这些餐具究竟都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朱经理闻言,神情明显地愣了一下,短暂的迟疑之后方才回答道:“黄少爷您真是贵人多忘事,这十个贵宾包厢里所使用的餐具不都是您亲自吩咐人从瓷都费尽周折淘来的民国时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