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奉天 (1/2)

漠北使节被带进奉天殿,献上胡虏大可汗的手书。

白纸黑字,归附纳贡,永世称臣。

诸位大学士检验了降书的真伪,确认不假,这才相信并肯定了黑云都的赫赫战功。

“可喜可贺呀,国朝之大幸呀!”

“自国都北迁以来,惶惶不安的日子结束了。”

“黑云都先有守关之功,后又征伐漠北,功勋卓著。”

皇帝见诸位内阁大学士,便问道:

“诸位对黑云都的赫赫战功已无异议,即可拟定给黑云都众将士的封赏了。”

很快,内阁首辅大学士把早已拟定的结果,回禀给了皇帝。

“陛下,论功行赏,原本不应该论及出身。”

“只是,指挥使卫青和副指挥使贾珫二人,皆是王孙公子。”

“若论此次战功,卫青排在第二,可加子爵,但卫青今已承袭着子爵。”

“对此,我与诸位内阁商议拟定,恢复其祖上的侯爵,封长平侯,岁禄俸银六百两。”

“至于副指挥使贾珫,此次漠北战功,记的是首功,可加伯爵。”

皇帝听说贾珫也是王孙公子,便问道:

“这位姓贾的副指挥使,莫非是本朝宁、荣两位国公之后?”

“回陛下,贾珫是荣国公之后,其父贾赦现袭着爵位。”内阁首辅说。

“不知贾赦现袭着的是何等爵位?”皇帝问。

内阁首辅眉头紧皱,略作思虑一番,想来是个复杂的遗留问题。

贾赦之父贾代善是第二代,袭的也是荣国公的爵位。

内阁首辅没有多想,转而微微一笑,简单地说道:

“当年,贾老将军因军功卓著,仍袭国公。”

“贾赦为第三代,因无军功在身,本该降为伯爵。”

“但老将军临终时遗本一上,太上皇因恤先臣,特令只降一等。”

“老将军临终深感皇恩浩荡,即时改了长子的名字,名赦,字恩侯。”

“因此,贾赦现今袭着的是侯爵,在军中挂虚职,一等将军。”

内阁首辅不愧位居大学士之首,简单几句话,就把贾赦的爵位给讲明白了。

原来,贾家的两位先祖,兄弟二人,随太祖皇帝驱除鞑虏。

他们二位因有定鼎国朝之功,一个敕封宁国公,一个敕封荣国公。

首辅口中的贾老将军即贾代善,是荣国公贾源之子,因军功仍袭荣国公。

国朝爵位分六等,分别是郡王、国公、列侯、伯、子、男。

开国功臣的爵位可世袭,但逐代递降一等。

若是有军功在身,则可叠加。

当年,贾代善本该袭的是侯爵,但因加了一等的军功,仍是荣国公。

但只有贾源是开国功臣,而贾代善并不是。

因此,贾赦袭的是贾源的国公爵位,也就是贾代善的列侯爵位。

贾赦因无军功在身,该袭的是伯爵,最后是太上皇恩赐了一个侯爵。

按军中论功行赏的惯例,一次性最多只能加三等。

也就是说,平民士兵要想争个爵位,必须在军中排前三。

排在第三,加一等军功,封男爵。

此次,黑云都众将士之中,军功排在第三者,因战死沙场,只能追封。

贾珫排在第一,加三等军功,封伯爵。

卫青排在第二,加二等军功,本该封子爵。

但卫青已袭子爵,因叠加军功,子爵加二等,便是封侯爵了。

恰巧卫家的先祖父是长平侯,便也封卫青为长平侯了。

此时,太监宣卫青、贾珫,觐见圣上。

贾珫跟随卫青,入奉天殿,一切礼仪照搬不误。

今生十六年的记忆,贾珫寻思,这是他第一次面圣。

他遥见皇帝端坐殿前上方,容貌看起来就很年轻气盛。

贾珫不禁心想,这小皇帝的年纪看着竟与自己不相上下。

想着好像还有一个老皇帝,退位后不知此刻是不是躲到哪儿修仙了。

这时,皇帝见到了贾珫,也觉得稀奇,说道:

“想不到副指挥使年纪轻轻,竟能在漠北杀敌五千,取得首功的赫赫战绩。”

贾珫一听,也觉得疑惑,怎么皇帝小儿也知道他杀敌5000,这可是战神系统上的数字。

难不成皇帝小儿也有一个系统,还能互相窥视数据?

细思极恐!

只听皇帝小儿又接连说道:

“贾珫之名,果然名副其实,冲锋陷阵,冲劲十足,好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