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木兰秋狝(八) (1/2)

就在各方都在蠢蠢欲动的时候,苏州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巡盐御史林如海病危了。

得到此消息的各方更加加剧了自己的动作。

“侯爷,皇上有旨让您觐见。”

贾蓉自然也收到了林如海病危的消息,在对林黛玉的近况有些担忧以外,贾蓉也在考虑这路面的得失。

林如海,他本是世袭之家,又是前科探花。

是被圣上亲点的巡盐御史,林黛玉处在这样有地位、有实权的林家,理应幸福美满。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林如海的妻子贾敏刚一去世,他便急急忙忙地,将黛玉送到了荣国府。

他对女儿的这一份绝情,让人难以理解。

试想,哪一个做父母的,会甘愿让自己的女儿寄人篱下?

即使贾母如何疼爱黛玉,总不及父亲对女儿这种全面而细心的爱。

况且,林家并非贫穷,他具有抚养林黛玉长大成人的能力,具有让林黛玉一辈子衣食无忧的能力;

所以,在他对女儿绝情的背后,必定有着他的苦衷他的不甘。

在贾蓉看来,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林如海希望给女儿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从封建社会这一点出发。

林如海虽然对黛玉非常疼爱,但因为他是男人,自然,在照顾黛玉上,有诸多的不便。

同时,林家人丁稀少,林黛玉没有任何的兄弟姐妹们,生活也非常的枯燥。正如林如海劝林黛玉离开所说的:

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

林黛玉入住贾府,有着群同龄的姐妹,这一种同龄人相处的快乐,是林如海给予不了的。

第二:林如海对人生极度的悲观。

林家作为世袭之家,但林如海这一代,已经到了尽头。

若不是他本身的上进,考取了探花,林家,自然会走向衰败。

可以说,林如海的成功,重整了林家的门楣。

只是,他本人的命运,却非常的不幸。

他本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在去年,却不幸夭折了;

中年丧子的打击,无疑是沉痛的;

而一年后,他的妻子再一次去世,接连而来的打击,使得林如海对人生陷入了彻底的悲观之中。

所以,不到五十岁的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再无续室之心。如此的心灰意冷,又怎么能好好地照顾女儿呢?

然而这两个原因,在贾蓉看来是非常肤浅的。

而第三个原因,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这一个问题,贾蓉通过三个细节便知道了。

其一:贾敏去世的时间。

林如海受命来到扬州,当任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而偏巧,他的妻子在这个时期去世了。

按林如海的年纪来看,此时的贾敏,也就四十来岁,过着衣食无忧的她,怎么会突然去世?

其二:林如海为何临时改变了计划?

贾敏去世后,贾雨村原本打算离开林家,但因为林如海打算,让林黛玉守制读书,所以他才留了下来。

何谓守制?按封建社会的礼仪规矩,父母去世,子女应当守孝三年,想来,这里的守制,便是守孝三年的意思。

然而,因为林黛玉祖母的来信,林如海,却连这样的规矩都不顾了,而选择在这样的时候,送走黛玉。

贾母本是书香门第之家。

又在贾府生活多年,她对这些的规矩礼仪,自然是清楚的。

而既然她清楚,又对贾敏如此疼爱,她为何还要剥夺?林黛玉替母亲受孝呢?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贾母的突然来信,很有可能,是事出有因。

而从贾蓉的分析来看,这个原因,出现在林如海本人的可能更大。

简单来说,贾母的这封来信,很有可能,是他要求的。

其三:林如海为何全力帮助贾雨村?

在安排女儿进贾府的同时,林如海特意帮助了一个人,他就是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

贾雨村因为为官不正,被罢了官,如今正逢天下大赦,所以求到了林如海这里。

按说,贾雨村作为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他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合情合理的。

但问题在于,林如海对贾雨村的帮助,很不正常。

这种不正常,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他的态度上。

次日,面谋之如海。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五十三章 木兰秋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