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
九丈高的佛像耸立在大雄宝殿,全身贴满金箔,威严的眸子俯瞰众生,却又不失仁慈,那是对众生的垂怜!
供桌上摆满瓜果、点心,甚至还有一头滋滋冒油的烤乳猪,香案里手臂粗的檀香幻灭不定,香气缭绕,让人心神宁静。
“咚咚咚!”
秦可卿斋戒沐浴,一身素衣,一边敲打着木鱼,一边念着《金刚经》,态度很是虔诚。
整整一个时辰后,此次拜佛才算完成,早中晚各一次,秦可卿日渐消瘦,眉宇间的一抹忧愁述说着她内心的惶恐、不安。
“大奶奶,该回去了。”
宝珠搀扶起秦可卿,四下望了望,这才低声说道:“大奶奶虔诚礼佛,整整半个月风雨无阻,佛祖定会保佑琮三爷。”
“明日,包大人升堂,定会还琮三爷一个清白。”
……
一抹鱼肚白浮现在天际,进城卖柴火的、卖菜的城郊百姓蜂拥而入,整个神京顿时鲜活起来。
宽阔的街道转眼间熙熙攘攘,两边摆满了小摊小贩,灶火烧得旺旺的,各色小吃、早餐香气扑鼻,很是可口、诱人。
“李家灭门案,今日就要升堂了。”
“琮三爷到底无辜的,还是穷凶极恶,就看今天这一遭。”
“包大人是青天大老爷,定不会包庇贾琮这个杀人凶手,哼!一门两国公的贾家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刀?”
众多百姓、士子议论纷纷,以致于顺天府附近万人空巷,像唱大戏似的,人挤人,人挨人,场面一度失控,好在五城兵马司出动。
巳时一刻,明镜高悬的匾额下,包拯正襟危坐,手持惊堂木拍在礼案上,“啪”的一声,整个顺天府衙门静谧无声。
“升堂……”
悠长的声音传遍公堂,站立一旁的三班衙役齐声高呼:“威武!!”
同时用手中的水火棍敲击地面,像打鼓一样,很是密集,一股威严、肃穆的气氛荡漾开来,让人情不自禁严肃起来。
“带贾琮。”
呆在牢房,不见天日的贾琮在衙役的护送下走出牢房,长时间不见阳光的他颇有些不适应,用手挡住刺眼的阳光。
只是他那漆黑如墨的眸子一如往常,不悲不喜,仿佛即将被审问的人不是他。
一盏茶后,秉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包拯开口道:“宋提刑,你说一下验尸结果,然后向众人展示一遍。”
堂下的宋慈环视一圈,很是严肃地说道:“死者李青,手脚都有明显的伤痕,第五肢也是一样,与当日贾琮所说的别无区别。”
“然而经过蒸骨法勘验,在他的左侧第三节肋骨上有细微的划痕,以形状来推算,应该是牛毛细针。”
“死者的死亡原因不是因为心疼而死,而是被人截断心脉,以致于心脏骤停。”
神侯府铁手从人群中走出来,取出破碎的瓦片,接着说道:“在死亡现场的屋顶上,我们发现破碎的瓦片,当时应该有第三方在场。”
“根据死者躺下的位置以及牛毛细针的运动轨迹推算,第三方的位置就是破碎瓦片所在的屋顶上。”
至于瓦片上遗留下来的猫咪脚印,此时不宜说出来,以免节外生枝。
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让别有用心之人不能借题发挥,宋慈将事无巨细地展示验尸环节,以事实说话。
“接下来,就要用蒸骨法来验证我所说的。”
向众人公示验尸报告后,宋慈捋着胡须,笑呵呵道:“展少侠,麻烦你挖一个长五尺,宽三尺,深二尺的地穴。”
没有推脱,展昭抽出宝剑,刷刷几下,一阵耀眼的白光闪过,方方正正的地穴映入眼帘。
一寸不多,一寸不少。
随后宋慈让人搬来柴火,将地穴烧得通红:“将两升酒、五升醋倒入地穴。”
王朝、马汉提起事先准备好的酒和醋,一股脑地倒入地穴,酒的芬芳混杂着醋的酸味,气味很是难闻,坐在轮椅上的盛崖余赶忙捂住鼻子。
只是她那好奇的目光一眨不眨盯着三丈外的地穴,像是要看出花儿来。
“快,将尸骸放于地穴,铺上干草。”
两个时辰后,宋慈扒拉开干草,随后打着红伞走过来,红色的光晕下,肋骨上的红色伤痕很是醒目,让人一目了然。
“啊!真相原来是这样,黑心虎李青不是贾琮杀死的,那我们岂不是冤枉他?”
“到底是谁,如此阴险,栽赃陷害琮三爷?我就说琮三爷是好人,不会杀人的,你们都不听。”
“就算没杀李青,李家其余十二口人也一定是贾琮所杀。”
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整个顺天府像菜市场一样热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