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 平阳长公主 (1/2)

贾母尚未开口,贾赦却先站了出来。

“母亲,我看今日之事,多半是个误会。”

“三儿与宝玉不过是兄弟间开个玩笑,都是丫鬟袭人多嘴多舌惹的祸。”

看着愈发威严的大儿子,贾母一时竟无言以对。

贾琮眼神中闪过一丝警告,吓得贾宝玉也不敢再多言。

最终还是王熙凤笑眯眯地出来打圆场。

“毕竟是兄弟,宝兄弟被袭人伺候惯了,若将她逐出荣国府,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丫鬟。”

“不如就罚她一年月例,降为最末等的丫鬟吧。”

贾母终于找到了台阶下,当即同意了王熙凤的提议。

这场闹剧,最终以丫鬟袭人被罚一年月例,贬为低等丫鬟而告终。

而贾宝玉从此对贾琮心生畏惧,在荣国府遇到贾琮,总是绕道而行。

......

当此事告一段落,旋即贾琮便去吩咐林之孝将拜帖送给陈乐清。

当管家手持拜帖步入书房时,陈乐清正陪着前来探听皇上心意的长公主。

“陈大人,本宫也欠着户部十余万两,是否也该清偿了呢?”

长公主龙月鸢乃是当今圣上的亲姐姐,自幼被上皇十分宠溺,放荡不羁,倾国倾城,尚未婚配,权欲极大,但也能力超群,受到圣上的信任。

圣上登基后,封她为平阳长公主,盼她能享此尊荣。

俨然是唐代的太平公主再现。

当然了,虽名义上是长公主,但其实如今也才二十有一而已,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

因当年长公主已暴露在公众视野多年,不宜再女扮男装,故此未能成为女帝之选。

长公主心里明白,即便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姊妹,但她也不敢有什么明显的结党营私,涉足朝政之嫌。

陈乐清哪敢对长公主有所暗示,只能面露难色,避而不谈。

管家的到来,恰如陈乐清所愿,送来了贾琮的拜帖。

陈乐清见是贾琮所递,不禁感慨,“我与琮三爷相谈甚洽,本以为无缘再会,没想到他竟送来了拜帖。”

长公主见陈乐清满面喜色,对贾琮不禁生出了几分好奇。

她那逍遥自在的形象,在贾琮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陈乐清不是最厌弃无能之辈吗,怎会对贾赦贾琮父子另眼相看,还亲自回了拜帖?

次日晌午,贾琮抵达陈乐清府邸,刚下马车,便瞧见了在一旁身着华服的长公主。

贾琮用眼神询问陈乐清,希望他能为自己引荐。

陈乐清见状,倒也没什么意外,贾琮毕竟不是他父亲贾赦,极少出府,对长公主不认识实属正常。

至于幼时是否跟着贾赦与长公主曾有过一面之缘,那就不得而知了。

长公主见到贾琮,愣怔片刻,心中满是狐疑。

这贾家庶子竟如此英武俊逸,已有他父亲当年的风采了。

那丝毫不盛气凌人且温润谦逊的气质,丝毫没有外界盛传的浪荡子之名,她一时眼神异彩连连。

陈乐清笑着为贾琮解围,“长公主闻知我今日约见琮三爷,也想一睹琮三爷风采。”

贾琮闻言,双眸一亮,对长公主展颜一笑,“原来是长公主,在下眼拙,未能即时认出,还望恕罪。”

陈乐清暗暗吸气,这话心里想想也就罢了,何必当面说出,贾琮真是直率过头了。

陈乐清偷偷观察长公主,生怕她翻脸,让贾琮下不来台。

然而长公主非但未怒,反而对贾琮笑得更加热情,“哪里眼拙,本宫又非名人,认不出才是常理。”

陈乐清闻言,心中大石落地。

他怎忘了,龙家的人都有个小癖好,看人先看颜。

只要贾琮不当面辱骂长公主,长公主绝不会为难他,陈乐清敢以仕途为誓。

长公主热情非常,简直把刘府当成了自家,一会儿问贾琮茶可合口,一会儿又问他的饮食偏好。

贾琮面对长公主的热情,有些不自在,轻轻抿了抿唇。

他本就有些社恐,长公主的热情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长公主也察觉到贾琮的躲闪,一脸诚挚地问:“琮三爷,本宫对你一见倾心,话多了些,还望三爷莫要介意。”

贾琮哪敢介意,轻叹道:“公主言重了,在下并未介意,我还怕小子性格粗鄙张扬,会冒犯到公主呢!公主一口一个三爷,小子只是个小辈,实在是受不起。”

“无妨,一个敬称,何需如此拘泥?”

贾赦与贾琮父子那段疯癫的往事,尤其是之前陪陛下巡狩回府遭遇的风波,长公主就在刚刚也略有耳闻。

此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