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湘王之死 (1/2)

聊天群内。

【李凡:相信各位都很清楚,第二种办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所谓的推恩在执意削藩的朱允炆心里就成了纵容藩王。

最后这个最优的方案不仅没有被采纳,就连提议的官员也被弹劾最后不得不辞官。

之后朱允炆选择了强硬派的方案,至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削藩开始了。】

【李凡:然而虽然决定了削藩的方案,可是朱元璋那么多儿子该从谁下手朱允炆和他的心腹们又有了分歧。

首先是兵部尚书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削藩应该从最强的道藩王燕王开始。

可是黄子澄则是恰恰相反,他认为燕王是诸藩王之首,实力强大,而且燕王在军中颇有声望,不可轻动,而是应该从哪些弱小的藩王开始,最后在削燕王。】

【李凡:大家可以再猜猜看,朱允炆他现在选择了什么!】

【始皇帝嬴政:朱允炆竟然已经下定决心削藩了,那么一定要一击击中,最好的选择就是先将实力最强大的燕王拿下。】

【明太祖朱元璋:没错,咱竟然未来觉得让朱允炆继位,那么咱一定会为他少清楚一切障碍,老四不过一藩之地,只要朱允炆愿意一举就可以拿下老四,所以朱允炆一定会选择先拿下老四。】

群里所有皇帝都是这么认为的,朱允炆坐拥天下,手里百万大军,而朱棣只有一番之地,朱允炆完全可以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朱棣这个藩王之首,只要朱棣落马,其他藩王自然不敢造次。

......

【明太祖朱元璋:老四,你说朱允炆是不是先选择从你下手,然后你就造反了。】

【明成祖朱棣:.....(老爹你是不是也太看得起朱允炆的智商了。)】

【李凡:这里我不得不泼大家一盆冷水了,大家都猜错了,朱允炆最终采纳了齐泰的建议,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起。】

【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一段含骂量很高的输出。)】

.........

大明洪武年间。

“蠢货,朱允炆就是个蠢货,他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起,不就是在打草惊蛇吗?而且他这么做,老四就算没有打算造反,也会因为一个个藩王被削,不得不站出来造反,朱允炆完全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啊!”

朱元璋被朱允炆的操作气得不行。

.........

聊天群内。

【李凡:在决定了采用先弱后强的削藩顺序后,朱允炆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削藩。

公元1398年六月朱元璋五子朱橚,被其次子朱有勋举报谋反,朱允炆随后假意发诏,命令曹国公李景隆率军备边,假装途径开封,早朱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包围王宫,将周王拿下。

随后朱允炆贬了周王的爵位,将其一家发配到云南吃菌子。

八月,又将周王一家抓回京师囚禁起来,就这样一场规模巨大的削藩开始了。

同年十一月,朱允炆命令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命鞋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负责监督燕王。

燕王朱棣知道朱允炆只是冲着自己来的,为了打消朱允炆的疑心,朱棣不得不选择让自己的三子替他进京向朱允炆表明自己的不会造反。】

【汉高祖刘邦:这个朱棣都已经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送进京师了,这摆明了是想告诉朱允炆自己不会造反,朱棣你和乃公说你一开始有造反的想法吗?】

【明成祖朱棣:高祖你说笑了,在我之前藩王造反哪一个有好下场的,要不是朱允炆逼得太紧谁愿意拿一家人的性命去赌啊!】

朱棣的话也得到了群里皇帝的认可,是啊!自古藩王造反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朱棣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的存在了,在朱棣之前可是没有案列参考啊!

其实站在朱棣的角度,多数人是不会轻易造反的,当然除非皇帝不想让他活了。

...............

【李凡:公元1399年四月,朱允炆把目标看向了与朱棣关系较好的湘王朱柏身上。

湘王此人为人谦和,文武双全,喜爱读书,为人忠孝。

之后,湘王朱柏被人告发私印宝钞,建文帝立刻下令将湘王朱柏押解进京。

不过湘王此人颇为刚烈,不愿受辱,于是紧闭府门,命人放火,自己则是身骑白马,冲入祸害,自焚而死。享年二十八岁。

湘王之死可谓是天下震惊,很多人都开始觉得齐泰、黄子澄他们的削藩是否过于残忍。

然而此刻的朱允炆早于疯魔,一心只想削藩,完全不思考亲情。

随后朱允炆下诏:湘王朱柏谋反泄密,后又纵火拘捕,死不足惜,因湘王无子幸存,除其爵位,赐谥号“湘戾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