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2章:文物展厅寻宝记 (1/2)

各位观众,今天的直播有点特别。李煜站在博物馆的新展厅前,对着镜头说道,我们要为大家抢先预览一个重要展览——千年文明对话展。

这是博物馆筹备已久的大型展览,汇集了近年来新发现和追回的重要文物。作为特邀讲解员,李煜要为观众提前导览。

林悦在镜头后面调试着设备。最近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高,每次直播都有大量观众守候。

首先来看这件镇馆之宝。李煜站在一个特制展柜前,里面是一套精美的茶具,这是刚从海外追回的大渊官窑珍品。

直播间的观众立刻沸腾了:

终于能看到真品了!

李老师快给我们讲讲细节!

这个釉色也太美了吧!

李煜仔细打量着展品。这套茶具他太熟悉了,正是当年他在御窑亲自监制的,没想到千年后还能重逢。

大家注意这个纹饰。他指着茶具的某个细节,这是御窑特有的工艺,每一笔都要求精准。从这里可以看出工匠的用心。

正讲解着,突然发现张教授又来了。这位较真的学者最近格外关注他的直播。

李老师讲得真好。张教授说,您对这些细节太了解了。

都是研究来的。李煜随口说,心想这些可都是亲眼看着工匠们制作的。

不对。张教授认真地说,光靠研究不可能这么清楚。您说话的语气,就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

林悦赶紧打圆场:张教授,您看这个釉色多特别。是不是和您研究的那批瓷器有共同点?

这招总算转移了张教授的注意力。李煜暗暗松了口气,这位教授的敏锐程度有点可怕。

继续参观,李煜带着观众们来到青铜器展区。这里陈列着一批近年出土的珍贵文物。

这尊青铜爵形制特别。他说,从纹饰可以看出是大渊早期的作品。当时的工艺已经很成熟了。

李老师。一个文物修复师问,您说这些工艺,是不是有些已经失传了?

确实。李煜说,有些技法现在很难复原。比如这个錾刻的手法,需要特殊的工具,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直播间的观众听得入神:

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这些工艺太珍贵了!

幸好有李老师给我们讲解!

走到玉器展区,李煜的脚步突然慢了下来。一方熟悉的玉印静静躺在展柜里,正是当年他常用的御玺!

这件......他强自镇定,这是一方宫廷印玺,从玉质和印文来看,级别很高。

不知道是哪位大臣用的?张教授又追问。

这个暂时还不能确定。李煜说,需要和史料对照研究。

其实他很想说,这就是我的印,当年批阅奏折时天天用!但这种话显然不能说出口。

李老师讲得真好!一个年轻的实习生赞叹道,您对古代宫廷的了解也太专业了。

略懂一二。李煜谦虚地说。

不止略懂吧?张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您对这些礼仪规范,说起来就像是亲身体验过...

张教授!林悦及时打断,您看那边的瓷器,好像和您上次研究的那批很像!

趁张教授转移注意力,李煜悄悄松了口气:你这招用得越来越熟练了。

那是!林悦得意地说,跟您学的。要随机应变嘛!

参观进行到一半,来了个意外发现。工作人员正在布展的时候,从一个箱子里翻出一个布包。

这是什么?馆长好奇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张。

李煜凑近一看,心里一惊。这是当年御用画师的图稿,记录了一些重要礼仪场景!

这批画稿很有意思。他说,从笔法来看应该是宫廷画师的作品。记录了一些重要场合的细节。

能看出具体是什么场合吗?专家们都来了兴趣。

有祭天大典、朝会......李煜说到这里突然停住,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这些可都是他亲自参加过的!

李老师懂得真多!馆长感叹,这些画稿正好可以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

是啊。张教授若有所思,不过我觉得李老师说起这些的时候,语气很特别......

张教授!林悦连忙说,您快看这幅画的构图,是不是很独特?

总算又化解了一次危机。李煜开始觉得,在现代当主播也不容易,处处要提防说漏嘴。

晚上收工时,主编兴奋地说:今天的直播太成功了!观众反响特别好。

那是因为文物太珍贵了。李煜说,每一件都有动人的故事。

您讲得也很好!林悦说,每次都能发现有趣的细节。

这不是工作需要嘛。李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