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洛琳尼亚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座教堂,其中很多都是自第一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建筑。
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圣帝教无可置疑地在社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千上万的信徒进出教堂、虔诚祷告、排解执着,求得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心灵慰藉。
教堂里的神职人员看上去是个清闲的岗位,但实际上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对教堂内部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开展布道讲会、天天准备仪式用品、耐心地劝导倾诉生活困难的人们……
下城区的教堂大多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礼拜堂,只有一名神父和七八名教士的编制,开销几乎全靠有钱的信众捐赠。
大一点儿的,如下城区唯一的主教坐堂,规模和形制之华丽不逊色上城区的建筑,由一位主教率领,十几名司铎、神父,下辖数百教士。他们举办的礼拜、弥撒规模更甚,开支也自然是那些礼拜堂的几十上百倍。
整个大陆上的教会都曾面临着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教会掌控着不小的世俗权力,他们有的要求贵族领主将税收权转移一部分给教会来维持运转,有的则嫌收税麻烦,直接从贵族领地的财政中瓜分资金。
而在柯洛琳帝国,教会没有这样的能力。于是,柯洛琳帝国境内的教会另辟蹊径:既然行政手段你不让我用,那我便使用些商业手段。
“赎罪券”就是一种“成功”的“商品”。
圣帝教的教义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如若在人生中不能洗清罪孽,就没法上天堂、享受来世的福报。
要洗净罪孽,就得虔诚地信仰圣帝,与“原罪”作斗争。老实劳动、对领主忠诚、乐善好施……这些都可以慢慢地洗清自身的原罪。
不过,一辈子太短,有可能洗不干净怎么办?诶,你可以把你世俗的财富拿出来交给圣帝的使者——教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播圣帝的恩典,这样就算是将功抵过,赎了罪了。到时候你就拿着教会发的凭证来证明你的赎罪行为,你就可以上天堂了。
这个凭证就是赎罪券。
赎罪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之后,教会又陆续推出许许多多的人气单品,销量都挺不错。
赎罪券发售至今已有数百年,其用途实际上有已经远远超出了赎罪本身。通过兜售赎罪券来获取的资金远远超出维护教会运行所需的费用,剩余的钱在暗中运作下转变为了地产、田产、各种各样的其它资产。
有的机构、团体集中买入赎罪券,其本质是对教会的一种“投资”。
在柯洛琳尼亚,赎罪券的团体销售业绩最大的贡献者,人们耳熟能详——加西诺商会。
卡什维娜发现并披露的那些账本,正是记载着加西诺商会与教会的大量金钱交易。
虽然只有其中两本被人偷偷拿走泄露了出去,但这两本中记载的都是重量级的信息。
里面的一条条数据化作尖刀,把教堂门口精美的石像一道道划得面目全非。
其中一本账目中,记载了一共四位神父、两名司铎在两年内的部分消费,其中包含114次嫖娼、514次赌博、1919次赊账消费和810回小额借贷。
另一本账里,教会用各种采购名目向加西诺商会贷款,然而这些所谓的“采购”是买卖双方事先商量好的,教会撸到贷款之后钱归教会,货还给卖家,这就是套现。
商会的工作人员察觉到了教会的一些套现行为,在每一笔贷款记账后边用红色记号标注了出来。
两本账目的内容和代表的事实在城内如瘟疫般迅速传播,不论是上下城区几乎人尽皆知。
教徒们请愿要将涉事了两个堕落的神官处以极刑;因为加西诺商会的崩溃而承受了损失的商人们得知是教会频繁的套现操作扩大了商会的资金链缺口,是导致其财务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教会更加不满。
下城区的人们尚且习惯了忍耐,只是暗地里发火,明面上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上城区可不一样了,贵族们受到的损失可比散户商人多得多。且同为权力的掌握者,教会的权威在贵族眼中远没有那么坚实不可摧。贵族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机和手段,纷纷向教会发难,要求给个说法。
不仅如此,上城区的贵族们还能直接向帝国皇帝上书进言,这件事情闹到帝国大殿里是不可避免的了。
4203年3月15日,尤罗帕大陆的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
肉食者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乡人的生活则还需继续。
布吕宁又出差去了,又碰上个没课的日子,乔林给自己放了个假,好好陪一陪刚刚“回归”不久的卡什维娜。
二人现在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卡什维娜做冒险委托的收入和布吕宁大幅削减的实验室补贴勉强维持着日常生活开销。虽然买不了什么,但小两口仅仅是黏在一起在街边逛一逛、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