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天可汗 (3/4)

br/>

还得看太子脸色,谁家皇帝打仗看太子脸色的。

想到这里,朱棣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朱高炽,朱高炽心有灵犀一般地也看向了朱棣。

“老大.....”

朱棣刚张嘴就被朱高炽怼了回去。

“爹,没钱啊。”

朱高炽摊开双手,一脸苦哈哈的表情。

“真没钱?”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才打了一次瓦剌,就没钱了?

“哎呦,爹,您老是不知道,这哪都需要银子不是?”

说完朱高炽看向朱高煦,伸出胖乎乎的手道:“老二,你那还有金豆子没,我都快上街卖家当了。我知道你平时阔气,给我点。”

朱高煦一脸警觉地看了朱高炽一眼,摆了摆手,“没有,大哥,您也不是不知道,我这哪有什么金豆子啊。”

“可你前些日子才给了瞻基....”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没了的,你要想要,找我那侄儿要去!”

朱棣看着两人的样子,不禁摇了摇头。

百万大军出征,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无比惊人的数目。

更别提还要准备相应防具、武器、战马等。

他就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当真是羡慕啊!

这个隋炀帝杨广领兵又实在是让人无语。

每次出征都几乎全军覆没!

都给高句丽变相送粮!

不会打仗还霍霍士兵性命!

朱棣顿感呼吸不畅。

想当年他发动靖难之役,一开始只有张玉、朱能带领的八百府兵。

靖难之役三年,以这初始八百府兵对抗朱允炆京军二十多万。

何其艰难!

“朕有这兵力,靖难之役也不至于三年啊。”

“三个月都能给它打完咯。”

【16:12:18,李渊称帝建立唐王朝,成功统一华夏。】

【16:15:12,李世民带着程咬金、尉迟恭等心腹大将。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人无完人,李世民这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弑兄夺位的玄武门之变。至于他还做过其他什么昏事,倒没什么好挑刺的了。

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是一位明君,还是一位极其有能力的明君。)

李世民的面色一沉。

提及他的上位,就绕不开玄武门之变。

可那是自己愿意的吗?

自己不反那就得死啊!

这怎么能行呢。

他都被太子李建成逼到啥份上了!

不弑兄活不下去啊!

自己也没有大逆不道弑父。

父亲李渊现在是太上皇,还活的好好的呢!

据说纳了好些妃子,想给他生好些弟弟妹妹。

还好,天幕只是将玄武门之变一笔带过,民间百姓大半还是不知情的。

不然他这老脸往哪搁呀!

【李世民清楚认知百姓如水,皇帝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即位后的李世民体察民心,虚心纳言。】

【对内文治天下,劝课农桑,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设立安西四镇,西北藩邦尊称其为“天可汗”。】

“天可汗,哈哈哈,好,好啊!”

李世民一脸得意,什么是天可汗,就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但是这个秘书长是能够调兵的。

贞观之治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更是对李世民执政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赞誉。

在贞观年间,大唐帝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

李世民激动地在殿堂内来回踱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喜悦和自豪的光芒。

作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开创一个治世的不易,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

如今,看到大唐在他的领导下日益强盛,他的内心充满了满足和欣慰。

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一些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期的旧臣,也是激动的一脸通红。

他们曾一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看着李世民这些年有时候会因为玄武门之变愧疚,他们这些老臣心里总不是滋味。

但是,他们也毫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因为那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做出的正确决定。

玄武门之变为大唐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