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赵匡胤:“你们让朕如何是好啊!” (2/3)

雉眼中闪过的精光,心中顿时一紧。

他偷偷地看了一眼吕雉,试图揣摩她的心思。

“皇后......”刘邦试探性地开口,“在想什么呢?”

吕雉收回思绪,缓缓地抬起头,看向刘邦。

“陛下,”吕雉淡淡地说道,“若我儿刘盈能够坐稳这太子之位,我自然会尽心辅佐。但若是太子之位换成了刘如意,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刘邦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紧。他深知吕雉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以及吕家背后的势力。

一想到吕雉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她背后的支持,刘邦就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他急忙表态道:“皇后放心,太子是国之本,不可轻易动摇。朕绝不会做出更换太子的决定。”

吕雉听后,微微点了点头,但眼中的精光并未完全散去。

刘邦此时此刻几乎是一阵寒意从脚底直升天灵盖,吕雉这婆娘居然有了谋反的心思!

不行,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一切。

吕雉是有着一丝野心,但是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再次开口:

“陛下大可放心。”

“陛下初创霸业,根基未稳。”

“若政权更迭,天下又将大乱。”

“臣妾属实不愿这样。”

“如若陛下不放心,大可等分封异姓王之后,与群臣订下“非刘氏不王”的盟约。”

就当刘邦正思绪万千的时候,听到吕雉这么一句话,他头皮发麻的感觉这才减轻了一些。

罢了,只要这天下姓刘就行。

……

李世民此刻惊愕至极,原本看到天幕上自己开创“贞观之治”的喜悦被一股怒火冲散得无影无踪。他瞪大了眼睛,气极反笑,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我大唐的江山,竟然会被一个女子夺去,这简直是我大唐的耻辱!”

他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来,厉声喝道:“来人!给朕立刻去查清楚这个武则天是何许人也,竟然敢窃取我大唐的皇位!”

朝中大臣们此刻也是面面相觑,心中惊涛骇浪。他们从未听说过女子称帝的事情,这简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巨大冲击。

汉朝的吕后虽然权势滔天,但也只是临朝称制,并未真正称帝;

隋朝的独孤皇后虽然积极参与朝政,甚至被称为二圣,但同样没有称帝之心。

可如今,他们大唐竟然出现了女帝,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困惑。

大臣们心中暗自思忖,这女子称帝,必定是后宫干政、架空了皇帝。

可他们大唐的皇帝们都是英明神武之辈,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一些胆小的大臣此刻已经是战战兢兢,生怕被皇帝问责。

他们知道,这涉及到皇室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大祸。

因此,他们纵使心中有万般疑问和想法,也不敢轻易开口。

李世民看着满朝文武的沉默,心中的怒火更盛。

他知道,这件事情必须查清楚,否则他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沉声道:“各位爱卿,此事关乎大唐的颜面和皇室的尊严,必须严查到底。朕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对此事置若罔闻,更不允许有人暗中包庇。去给我找这个叫武则天的,武曌的也不要放过,朕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女子能夺了我李唐的江山?”

大臣们闻言,纷纷低头称是,表示会全力配合皇帝的调查。

他们知道,此刻保持沉默和顺从是最明智的选择。

至于武则天的来历和背景,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皇帝的调查能够揭开真相了。

只有头铁的魏征不惧这种氛围,大声惊呼:

“陛下,这.....这后宫女子不可干政啊!”

“祸乱朝纲!国之不稳啊!”

李世民无语:

“这不是废话吗,这还用的着你说?”

接着说道:

“来人,拟旨!”

“我唐朝凡后宫女子不得干政!若有干政者人皆可杀之!”

“任何储君不得纳武姓女子入宫!”

“如有储君违背,三省六部共同发起裁决,超半数同意者,可罢黜储君另立新君!”

李世民杀伐果决,连下数道旨意。

唐朝刚有繁盛的“贞观之治”,接着就是女子称帝。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要根除这种隐患,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他现在哪里想的到,这个无能皇帝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未来女皇帝武则天还是他的才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17章 赵匡胤:“你们让朕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