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震惊宣帝的《平虏策》 (1/2)

第二天,御书房内一片肃穆。

宣帝端坐在龙案之后,面色沉静,目光威严。

大皇子李源和二皇子李泽分立两侧,神色各异。

两人身后,十几位文武重臣屏息凝神,静候圣裁。

今日,宣帝召集众人,是为了商议如何应对日益猖獗的突厥等北边蛮族。

就此制定大宁王朝未来十年的具体国策。

顺便考校大皇子和二皇子两人的学问。

“父皇,这是儿臣这几天冥思苦想撰写的《靖边策》,请父皇御览。”

二皇子李泽率先捧着一份奏折,自信满满地呈递给宣帝。

宣帝微微颔首,示意内侍接过奏折。

他展开细细阅览,目光在字里行间缓缓移动。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宣帝翻阅奏折的轻微声响。

良久,宣帝放下手中的《靖边策》,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淡淡地评价道:“不错,四平八稳,考虑周全。”

“谢父皇!”

二皇子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他身后的户部尚书周鼎,更是喜笑颜开,连连点头。

其他二皇子一派的官员,也都纷纷露出欣喜之色。

他们认为,皇上这句“不错”,便是对《靖边策》的肯定,对二皇子的赞赏。

今日的策问考校,二皇子已然稳操胜券,胜过大皇子不过是板上钉钉之事。

二皇子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转头看向大皇子李源。

他故作关切地问道:“大哥,为何迟迟不见你呈上文章?”

“莫非是这几日天天抓耳挠腮,也未能憋出一个字来?”

“唉,这也不能怪大哥。”

“大哥自幼习武,四肢发达,喜武厌文,本就不擅舞文弄墨。”

“这等军国大事,确实是为难大哥了。”

二皇子话音刚落,他一派的官员们便爆发出一阵低低哄笑。

笑声中充满了对大皇子的嘲弄和轻视,仿佛已将大皇子踩在脚下。

大皇子一派官员,个个愁眉苦脸。

镇北大将军武牧更是唉声叹气,神色沮丧。

显然,对于大皇子,他们没有抱任何希望。

因为平常大皇子痴迷武道军事,对文臣不屑一顾。

朝中文臣,都偏向二皇子。

关键时刻,无人愿意相助。

这次大皇子肯定输定了。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大局已定之时。

大皇子李源却上前一步。

从容不迫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

双手捧着,恭敬地呈递给宣帝。

“父皇,儿臣的文章也已完成,请父皇御览。”

宣帝微微抬眼,看了大皇子一眼。

内侍连忙上前,接过奏折,呈到龙案之上。

大皇子呈上的奏折,正是叶云所写的《平虏策》。

看到大皇子终于呈上文章,二皇子李泽嘴角的轻蔑笑意更浓。

他摇摇头,阴阳怪气道:“大哥,你现在才呈上文章,莫非是知道自己必输无疑,想要挣扎一番,做最后的努力?”

“不过,我劝大哥还是省省力气吧。”

“在我的《靖边策》面前,大哥的文章不过是垂死挣扎,浪费纸张!”

大皇子李源瞥了二皇子李泽一眼,有恃无恐道:“二弟,稍安勿躁。”

“文章好坏,父皇自有评断。”

“现在说这些,未免为时过早。”

“还是等父皇看完再说吧。”

李泽冷哼一声,不再出声。

在他看来,今天自己赢定了。

老大李源不过是在嘴硬而已。

御案前。

宣帝刚展开大皇子李源的奏折,便轻咦出声。

随后,宣帝的眼神,便再也没有离开这份奏折。

目不转睛。

聚精会神。

仿佛在场朝臣通通不存在。

完全沉浸在《平虏策》之中。

宣帝越看越是入神。

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仿佛在随着文章的思路,一同思考,一同谋划。

在宣帝看来,这《平虏策》对北边蛮族的剖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提出的针对性策略,更是高屋建瓴,切中时弊。

不仅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更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堪称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六章 震惊宣帝的《平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