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隐蔽在山壁间的巨大洞口,众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安全的港湾。
乡亲们小心翼翼地将伤员抬进溶洞,安置在干燥舒适的地方。
随后,大家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物资,搭建临时住所。
杨华站在溶洞洞口,望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避难所。
他系统仓库里武器装备必须利用起来,而乡亲们已经恨透了鬼子,很多年轻人都想参加八路军,保家卫国。
杨华想着首先从他们中动员扩充人员,然后建立根据地,好长期的保护乡亲们。
因为溶洞非常大,里面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小洞。
杨华和族长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商量,把村民组织起来,和战士们一起站岗警戒。
小的岔洞口,要么安排人看守,要么直接封堵起来,以防小朋友误入,发生危险。
同时杨华用岔洞中比较大的一个洞玩了一个障眼法。
他把系统仓库里的粮食和物资,以及一些武器放了进去。
然后带着战士和村民假意找到这些粮食和物资以及武器。
他听说这山里有股很大的土匪,就说这些粮食和物资以及武器是土匪藏的。
战士和乡亲自然是相信的。
而且有了这些粮食和物资,大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个溶洞就正式成为杨华他们的临时避难所。
稳定下来,大家就可以安排年轻的后生正式加入部队的事情了。
刚刚在村里的战斗缴获了鬼子很多武器,先前暂时发给部分年轻人自卫和保护乡亲们。
现在需要规范起来,所有的武器装备必须先统一收拢起来,登记造册。
以免造成混乱和不安全因素。
而前面他们抓获的那个翻译官,文化底子还不错。
暂时就安排他帮助登记武器。
每次登记完,杨华都会检查他有没有耍滑头。
如果不老实就立马处决。
而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自愿参军的乡亲们先要成为预备军人。
通过训练能熟练的操作各种武器,完成战术动作,才能正式成为军人,才能配发相应武器。
很快就有40多人成了预备军人。
杨华安排张大壮他们十几个正式军人带着他们训练,争取早日成为正式军人。
当然战争年代,这个过程就要大大加快。
现在杨华是有装备没有人。
前面昏迷不醒的八路军伤员陈云峰,也终于苏醒了。
他从村民嘴里了解到杨华这十几个人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干掉了三十几个鬼子。
还有条不紊的带着乡亲们平安转移。
他非常佩服杨华这帮人。
听说这帮人还是几个排混在一起的。
暂时没正式编制。
而他原来是一个连级部队的政委。
因为在战斗中受伤,只有暂时离开部队。
他还认识当时是还是旅长的陈庚。
看杨华他们这个劲头,应该很快就可以扩充到一个连的兵力。
于是陈云峰苏不顾身体的虚弱,立刻找来了杨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杨排长,你们真是好样的!我听乡亲们说了你们的英勇事迹,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能迅速干掉鬼子,又有条不紊地组织转移,了不起啊!”
杨华谦逊地笑了笑:“陈政委,您过奖了,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陈云峰点点头,接着说道:“我了解到你们现在还没有正式编制,但我相信,以你们的能力和这股子劲头,很快就能扩充到一个连的兵力。等和旅部取得联系后,我一定把你引荐给陈庚旅长,让旅部给你们正式编制。”
杨华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期待:“那太好了,陈政委,如果能有正式编制,更方便我们发展壮大。如果不嫌弃,你可以暂时担任我们这支部队的政委。”
陈云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正有此意,非常愿意给你们担任政委,咱们一起把队伍发展壮大,更好地打击鬼子。”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云峰凭借自己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开始协助杨华对队伍进行系统的训练和管理。
他组织战士们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让每一位战士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他还注重加强队伍的纪律性,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使队伍的作风更加严谨。
在军事训练方面,陈云峰与杨华密切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