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乡亲们在溶洞中也积极为队伍提供支持。
妇女们帮忙做饭、缝补衣物,男人们则协助战士们进行一些基础的军事训练和物资筹备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军民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杨华他们和乡亲们建立了牢固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杨华他们发展的40多人的预备军人,也初步具备基本的战斗技能和素养。
杨华他们也就正式给他们配发了武器装备,吸收成为正式的八路军战士。
只是杨华他们仍然没有和大部队取得联系,没法正式获得编制。
新吸收的战士们也没有正规的制式军装。
杨华和陈云峰现在的部队总兵力有60多人了,由于没有正式编制,
杨华结合他穿越前现代的军队知识,和陈云峰讨论,他们想按照先进的部队构成,配置编制和各种兵种。
小步快跑,慢慢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这60多人编制成两个排,由杨华和陈云峰总指挥。
而因为战士们的指挥能力还不是很足,同时要保留足够的战斗力,一排主要由老兵组成,先由杨华兼任一排排长,而二排主要由新兵组成,由陈云峰兼任二排排长。
虽然他们现在只有两门迫击炮,
但是他们还是专门成立了炮兵班。
由付双全担任班长。
杨华在系统中给付双全和其他五名炮兵班的战士们使用了迫击炮技能卡。
他们在系统空间中学习和练习了迫击炮的使用,随即就获得了战斗力。
至于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现在加上杨华先前的那一支,他们一共有十一支了,二娃、虎子、栓柱三个人正式给他们换装上,也算成为真正的狙击手了,又给他们配置助手,换装狙击步枪,成立狙击班,编入一排。
至于张大壮,杨华知道他们马上就可以获得10挺捷克式轻机枪,先给他成立机枪班的编制,由他担任班长,编入一排。
不过他这个机枪班班长现在只有一挺机枪。
万事俱备,只欠和大部队取得联系,上面的领导好给杨华他们正式编制。
这天杨华和陈云峰傍晚的时候吃了晚饭,两个人一同去查岗。
乡亲们在山里采了一些当季的美味水果,给战士们送了一些。
杨华他们正好给站岗的战士们带了一些。
到了一处岗哨,站岗的是一新一老两位战士。
两位战士看见杨华他们来了连忙敬礼:“杨排长好!陈政委好!”
“杨排长好!陈政委好!”
陈云峰是政委,专门做思想工作的,关系战士的事情,应该他在先。
于是他还了一个军礼说道:“两位同志辛苦了,来吃点野果!”
“好的!谢谢陈政委、杨排长!”
杨华和陈云峰把野果递到战士们手里。
战士们接过来尝了一口,还真甜。
杨华又指着山坡上面的岗哨说:“上面还有名战士,我们也送上去吧!”
“好的!走吧!”陈云峰回答道。
听了他们的话,其中一位新战士说:“不用二位亲自上去,我叫他们下来一个。”
说着这位新战士就用嘴冲着山坡上的岗哨学了几声鸟叫,不过那鸟叫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声音,而是抑扬顿挫的,就类似某种特殊的语言。
而且这种声音频率特殊,非常有穿透力。
上面的一名新战士听了他发出的鸟叫,也用同样的声音语言回复。
很快一名战士就从上面的岗哨下来拿鲜野果。
平常人听了他们的沟通方式可能只是会觉得非常有趣。
但是杨华却敏锐的捕捉到这种声音语言的战场作用。
因为当时没有无线通讯技术。
在战场上,特别是野外特种作战,战士们无法隐秘高效的传递信息。
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往往关乎着战斗的胜负。
而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保密性。
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传统的通讯方式如无线电、旗帜等,容易被敌人察觉和破解。
而这种模仿鸟叫的声音语言,能够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战士们可以在不暴露自身位置和意图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作战的隐蔽性,为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声音频率特殊、抑扬顿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战士才能理解和运用。
这就如同密码一般,即使敌人听到了声音,也无法解读其中的含义,确保了军事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