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随即在战场全景地图上找到一个有力的截击位置,准备截击这股鬼子特战小队。
杨华让炮兵班和帮着搬运炮弹的乡亲在远一点的地方暂时隐藏起来。
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而他带领战士们快速移动,很快来到截击位置。
不多时鬼子的特战小队便出现在杨华他们的视野中。
这股特战小队约由二十多个鬼子组成,身着深绿色特战服,行动诡秘且敏捷。
他们眼神犀利,透着冷酷与狠辣,犹如丛林中的恶狼。
武器装备精良,清一色的司登冲锋枪,枪身锃亮。
二战的时候,日本人没有研发制式冲锋枪。
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搞来的司登冲锋枪。
鬼子特战小队成员配合默契,呈扇形散开推进,警惕地扫视四周,每一步都沉稳而谨慎,显然受过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容小觑。
现在杨华和鬼子的特战小队人数相当,鬼子手里的是司登冲锋枪,是自动步枪,射速快,如果是近距离,杨华他们手里的M1不占优势。
但是司登冲锋枪发射的是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距离稍远,明显没有M1精准。
所以他们必须拉开适当距离,依靠“林隐鸟鸣密语”沟通协同作战,对鬼子发起突然袭击,务必在第一波攻击下,就让鬼子失去战斗力。
杨华让战士们小心的在鬼子周围散开,悄悄形成包围圈。
当杨华在战场全景地图里看到鬼子全部都进入包围圈后,他果断用“林隐鸟鸣密语”发出进攻指令。
行进中的鬼子突然听到他们周围树林里响起一串串有规律鸟鸣声。
接着是枪声四起。
无数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向鬼子特战小队射来。
鬼子们还没有摸清什么状况就已经有不少人中弹倒下。
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他们瞬间陷入了混乱。
“八嘎!这是什么情况!”鬼子小队队长愤怒地吼叫着,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但在这密集的子弹袭击下,他们的防御显得如此脆弱。
杨华和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树木作为掩护,不断变换射击位置,让鬼子难以锁定目标进行反击。
子弹在空气中呼啸,每一颗都带着复仇的怒火。
然而,鬼子毕竟是训练有素的特战小队,很快他们就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
开始寻找掩体,判断攻击方向,并组织起零星的反击。
“注意隐蔽,不要暴露位置!”杨华通过鸟语密码向战友们传达指令。
战士们更加小心谨慎,进攻的节奏却丝毫没有减缓。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
一个鬼子企图悄悄迂回到杨华的侧翼,却被眼尖的战士发现,抬枪就是两连发,将鬼子撂倒。
此时,鬼子的队长已经找到一块大石头并躲在后面,指挥着小队人员做最后的抵抗。
但是他的行踪已经被杨华发现,他迅速组织两名战士对他进行包抄。
一个战士瞄准目标,果断扣动扳机。
子弹呼啸而出,却被鬼子队长侥幸躲过。
“必须马上干掉他!不能再让他指挥了。”杨华心中想着,再次瞄准,这次,他连开数枪。
终于,鬼子队长的脑袋探出掩体的瞬间,被一颗子弹击中,倒地身亡。
失去了队长的指挥,剩下的鬼子们的抵抗愈发无力。
很快就被杨华他们集中的火力,全部打成了马蜂窝。
电光石火之间,杨华他们就结束战斗,将鬼子的特战小队悉数射杀。
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结束战斗以后杨华迅速让战士们打扫战场。
前世的记忆让杨华知道,这队鬼子兵手里的英国司登冲锋枪结构非常简单,仅仅由47个零件组成,绝大多数组件是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作业。
司登冲锋枪的设计理念就是简单和便于快速生产。
杨华心里想着,后面他们建立了根据地,也需要建设自己的兵工厂。
而如果在当时资源和设备匮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优先选择仿制司登冲锋枪。
这样可以快速大批量生产,然后迅速装备部队。
于是杨华让战士们收起鬼子们的司登冲锋枪。
然后返回运送炮弹乡亲们隐蔽的地方。
把缴获的司登冲锋枪给乡亲们,后面乡亲们们脱离战场后,一并带回溶洞的临时据点。
刚刚做好这些,杨华他们就听到不远的地方枪炮声大作。
杨华随即打开战场全景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