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县,鬼子丹曲片区司令冢本鹰二,正在办公室内给他的老师打电话。
“小泉老师,都是我的错,没有能保护好大公子。八路不守规矩,交换囚犯后,在半路派狙击手杀害了大公子,这个仇我一定会报,希望您能利用您的影响力,跟我们争取更多的兵力和装备,用于打击我们片区的八路军。”
“冢本!不怪你,怪小泉虚三太轻敌,居然一个人去搞什么刺杀,现在的战争需要小股特种部队斩首,小股特种部队斩首知道吗?”
“那我现在就组织特种部队重新对杨华进行斩首。”
“晚哪!他们已经有了警惕,而且据我了解,杨华就是搞特战突袭起家的,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不过我有比杨华更大的一条鱼的情报,他会去八路军各战区视察,组织好特战小队待命!这次选对人,不要再让我们失望。”
“嗨!小泉老师,我记下来,这次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
而此时经历战火的中国很多地方又遭了天灾。
无数的国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成为难民,四处逃荒。
鬼子控制的区域肯定不让这些难民进入,他们也基本不敢去。
而国民党又故意将难民驱赶到八路军控制的区域。
这段时间陈云峰就明显感觉到进入他们根据地的难民不断的在增加,给他们的安置工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于是他找到杨华。
“杨团长!给您看看我们的统计数据,我们这段时间安置的难民突然成倍的增加,我怀疑国民党控制区在故意驱赶和诱骗难民向我们八路军控制的区域集中。”
“喔!这样么,怪不得我发现镇里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这是没有安好心呀!”
“对!他们知道我们八路军会安置难民,所以想用难民吃垮我们的根据地。”
“他们这样做对他们而言是步好棋呀!把难民当包袱甩给我们。”
“我初步统计一下,我们根据地前前后后已经接收了近10000名难民,而且难民还在不断涌入,持续这样的话,我们恐怕吃不消呀!”
杨华看了一下数据,又思考了一下,脸上突然阴转晴。
他微笑着对陈云峰说:“我知道政委的担忧,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难民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包袱,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却未必。”
“对我们而言未必?杨团长此话怎讲?战乱时期可不是多个人多双筷子的事情。”
“政委您一直负责军队的征兵和思想建设,对于农业生产这个方面没有涉及。走!我去找一下负责农业生产的同志,让他们把数据报给您,我想您仔细看了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杨华带着陈云峰来到农业部门,让部门的同志把这一季收获的小麦亩产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数据拿给他们看。
“同志您这个小麦亩产是不是写错了?多写了一个零吧?”陈云峰指着数据说道。
“陈政委!没有写错,刚开始连我都不相信,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小麦亩产就是1000斤左右。”
“不可能吧!小麦的亩产最高也就120斤,平均也就100斤呀!”
“您说的是普通的小麦种,平均亩产100斤,但是我们现在种植的是杨团长给我们提供高产麦种,还提供了化肥。”
“化肥?什么是化肥。”
“帮助农作物生长的呀!高产麦种加上化肥,我们的小麦亩产确确实实就是1000斤左右。”
陈云峰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望着杨华,他彻底明白杨华的意思了,如果他们能养活这些难民,不但生产的人有了,还有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那他们的根据地就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不但我们的小麦产量奇高,我们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是您无法想象的,只是我们现在人少,有很多可以开垦的荒地,都没法开垦出来耕种,如果全都利用起来,我们根据地就能成为八路军的粮仓。”
“您要人是不?有的是!”陈云峰脱口而出,他现在还真的有的是人。
杨华在一边也是美滋滋的,系统给的是现代农业的种子和化肥,比抗战时期的种子产量高出很多,他心里明白,所以他知道根据地的土地如果开垦出来能轻轻松松养活难民。
但是一下涌入这么多人,已给人员管理带来了挑战。
杨华仿照现代人口管理办法,对难民进行网格化管理,给他们配给口粮,先吃上饭。
然后把他们合理的分配到各个片区,因材施用,工业和农业齐头共进。
这样让难民们迅速稳定下来,快速投入生产。
一片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间间的工厂和作坊被建立起来。
人心稳了,社会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