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归化余孽?你的善良才是最大的威胁! (1/2)

朱元璋的怒火再次如火山般喷涌,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失望。

他未曾料到,自己寄予厚望的朱标,在面对那精心布置的阴谋时,竟如此缺乏警惕,甚至以盲目的仁慈接纳了那些潜伏的元朝遗孤。

“这仁德,岂是此时此地所能轻易施舍?”

朱元璋心中暗叹,眼中闪过一抹痛心疾首的光芒。

在他看来,四海之内,皆为大明疆土,万民皆应归于大明之下,何来“故土”之说?

那些流民口中的怀旧之情,实则是对大明统治的挑衅,其背后的野心与阴谋,昭然若揭,理应严惩不贷。

“朱标啊朱标,你怎可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顾大局?”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沉重,这种近乎天真的仁慈,在帝王之路上,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朱标的才情与德行固然无可挑剔,但那缺乏帝王应有的决断与冷酷,却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步步维艰。

最终不仅累垮了自己,还连累了百姓的安宁,乃至整个大明的稳定。

试炼的结束,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朱元璋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独自坐在奉天殿之中,四周除了偶尔滴落的蜡泪声,再无其他声响。

这份寂静,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与苦闷。

原本,他希望通过这试炼,既能获得神药,又能洞悉诸子未来的表现,从而因材施教,为大明挑选出一位能够稳固基业的继承人。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朱棣的野心与朱标的迂腐,如同两把利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朱标之才,确有过人之处,但其性情之善,又勤奋过头,却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

改变一个人的本性何其艰难,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必须尝试。

朱标尚年轻,心性尚未完全定型,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江山虽易改,但人心,亦可由教化而变。”

朱元璋暗自下定决心,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朱标,让他学会在仁爱与权谋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一位既仁慈又不失威严的明君。

在深沉的思绪中缓缓抽离,朱元璋的双眼逐渐恢复了清明,他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将那些关于未来的忧虑暂时搁置一旁。

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龙案旁堆积如山的陈情,没有过多的犹豫,他毅然提笔,开始投入到这无尽的政务之中。

时间,在笔尖与竹简的摩挲间悄然流逝,朱元璋已不知疲倦地奋战了整整一夜。

直到总管云奇轻声提醒,朱元璋才恍然惊觉,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

他轻轻放下笔,感受到身体虽有些僵硬,但心中却异常充实。

匆匆梳洗之际,他闭目养神片刻,随即整理衣襟,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早朝。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勤勉与坚持,铸就了大明王朝的辉煌。

然而,即便是铁打的身躯,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朱元璋深知自己的极限,却也总是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在百官面前保持着天子的威严。

然而,今日却有所不同。

朱元璋惊讶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丝毫疲惫之感,反而觉得浑身轻松,精神焕发,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体内涌动。

他暗自思量,这才忆起昨日试炼中所得的那枚延年丸,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神了,一粒药丸,竟有如此神效?”

朱元璋心中暗道,这仅仅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他去发掘。

带着这份期待与信心,朱元璋步入朝堂,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百官。

他沉声开口,声音洪亮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天子的威严与决心。

“诸位,看咱今天的气色如何?”

这一声令下,百官纷纷起身,他们惊讶地发现,今日的朱元璋似乎与往日有所不同。

“皇上今日龙颜大悦,神采奕奕,真乃天日之表,万民之福也!”

“皇上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每一举止皆显帝王之非凡神气,令人敬仰不已”

大臣们立刻恭维,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全部说出来。

不过,看着朱元璋的气色,他们也在心中暗自揣测,莫非是天佑大明,让陛下重获新生?

正当朱元璋沉浸于这份难得的和谐与期待中时,太子朱标挺身而出。

他收敛了平日的温文尔雅,以沉稳之声,恭敬行礼。

“父皇在上,儿臣有要务亟待禀报,望父皇垂听!”

随着朱标的这一声请奏,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