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影卫府 (1/2)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他心情愤懑,压得自己难以呼吸。

他未曾料到,那个曾依偎在他膝下,纯真无邪的十三公主,未来竟会遭遇如此劫难。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朱棣。

他无法理解,为何亲情的纽带会在权力的诱惑下如此脆弱不堪?

朱元璋的愤怒中夹杂着深深的困惑。

难道,这一切的根源,真的如传言中所说,与海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便怒火中烧,朱元璋依旧保持着帝王独有的那份沉稳与深邃。

关于海清与朱棣之间的纠葛,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碎片,难以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海清的忠诚,至少在表面上无懈可击,这使得他无法轻易将矛头指向海清。

而朱棣,此刻的他,依旧是那个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皇子,丝毫不见未来暴虐的影子。

朱元璋深知,仅凭试炼器的推演,不足以成为定罪的依据。

他作为大明的主宰,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去揭开这层层迷雾才行。

他不能让这些情感左右自己的决策,更不能让试炼器这等神器成为束缚他思想的枷锁。

他需要的,是结合一切信息,做出最有利于大明的选择。

沉吟片刻,朱元璋的心境已恢复如初,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朱棣未来的残暴,将是大明王朝难以承受之重,必须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

“大明的基业,不容有失!”

他心中暗道,随即做出了决定。他要动用一切可用的力量,去查明朱棣变化的根源,无论那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阴谋。

于是,他轻轻触动了龙案下那隐蔽的机关,一阵轻微的机械声后,一名身着黑衣、气势凛冽的将领悄然步入大殿。

此人,正是的影卫府的头领,影子。

“影子,听令!”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将领的心头。

“臣在!”

影子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对皇权的敬畏与忠诚。

“咱命你,即刻起率领影卫府精锐,秘密调查海清近年来的所有行动,务必做到滴水不漏,不得有丝毫风声泄露。”

“若遇阻挠,无论对方是谁,皆可先斩后奏!”

朱元璋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

影子闻言,再次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而有力:“臣遵旨!”

随着殿门的缓缓关闭,朱元璋独自立于大殿之中,眼中流露出一抹前所未有的冷意。

今晨,那场推演试炼,将朱棣未来可能的暴行无情揭露,彻底撼动了朱元璋陛下那颗帝王之心,迫使他唤醒了沉睡已久影卫府!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却足以撼动天下的情报组织,其成员皆是精挑细选的暗影精英,被誉为“夜行者”。

往昔岁月中,影卫府如同幽灵般穿梭于元朝与大明之间,为大明的一统江山编织了无数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

它们是无形的利剑,刺破了敌人的心脏,为胜利铺平了道路。

影卫府,一个超越锦衣卫的存在,其神秘与强大,即便是关良这等重臣,也未曾窥其全貌。

夜色渐散,天边泛起鱼肚白,而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却悄然迎来了不速之客。

这些身影,如同夜色的一部分,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皇城内外,他们的目标只有海清一人。

五鼓初鸣,皇城内外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群臣身着朝服,步履匆匆,踏上通往奉天殿的甬道。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氛围,让每个人都心生忐忑。

“昨夜的动静,诸位可有耳闻?”一位文官压低声音,向身旁的同僚问道。

“是啊,皇上那般震怒,实属罕见。”另一位武将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不知是何等大事,竟能让陛下如此动怒?”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好奇地询问。

“听闻平亲王府内近来风波不断,或许与此有关?”有人试探性地提出猜测。

“哎,陛下之心,深似海,我等岂能妄加揣测?”

一位老臣叹了口气,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宫廷之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

即便朝堂之上,群臣内心波涛汹涌,言谈间稍有触及敏感话题,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而不谈,脸上浮现出一种默契的讳莫如深。

朱元璋陛下的威严,让每一位臣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便是私下里的低语,也不敢有丝毫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