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剑抵首辅喉 (2/2)

直刺他内心深处。

杀戮,强权,或许可以一时震慑人心,但绝非长久之计。

他若真要承继大统,君临天下,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武力,更是人心,是天下臣民的拥戴。

“好。”萧景珩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冰冷,却已少了先前的森寒杀意,“好一个陆敬安,好一句‘自有礼法’。”

他收回无名剑,剑锋寒芒瞬间消散,殿内压抑的气氛,也稍稍缓和。

陆敬安缓缓睁开双眼,面色依旧平静,仿佛方才生死一线,对他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萧景珩将无名剑收入鞘中,铿锵一声,在寂静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声音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相之言,不无道理。”

“朕,并非嗜杀之人,亦非不顾礼法纲常之辈。”萧景珩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朕之所以决意登基,乃是为了稳定朝纲,安抚民心,更是为了大周江山社稷,免遭倾覆之危。”

“诸位爱卿,皆是饱读诗书之辈,当知国之将倾,非一人之力可挽。”萧景珩缓缓走下台阶,目光在群臣脸上逡巡,“眼下皇城残破,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巫神教余孽作乱,大周已至生死存亡之秋。”

“值此危难之际,若朝堂动荡,君位空悬,必将人心涣散,国将不国。”萧景珩的声音,逐渐变得激昂起来,带着一丝悲壮与决绝,“朕,身为大周皇子,岂能坐视江山沦陷,社稷倾覆?”

“朕,愿以身犯险,承继大统,力挽狂澜,重振大周!”萧景珩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殿内回荡,震慑人心。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萧景珩这一番话,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纵然先前对他有所抵触之人,此刻也不禁动容。

陆敬安看着萧景珩,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不得不承认,萧景珩方才之言,并非虚情假意,而是发自肺腑。

大周如今的局势,的确危如累卵,内忧外患,若不尽快确立君主,稳定朝纲,恐怕真的会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而萧景珩,虽非嫡长子,出身亦有争议,但其能力手段,却是有目共睹。

他能在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或许真的是大周唯一的希望。

“殿下……”陆敬安缓缓开口,声音苍老,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殿下所言,老臣……听到了。”

萧景珩闻言,目光转向陆敬安,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探寻。

陆敬安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苍老的身躯,微微躬下,对着萧景珩,沉声说道:“然,登基称帝,事关重大,非同儿戏。老臣以为,此事还需……昭告天地,祭告宗庙,以正名分,以安人心。”

陆敬安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一变。先前还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瞬间缓和下来。

群臣纷纷看向陆敬安,眼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陆敬安的态度,竟是软化了?

萧景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陆敬安,终究还是松口了。

他知道,陆敬安并非真心拥护他,也并非彻底放弃了礼法纲常。

陆敬安之所以改变态度,不过是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做出了最为稳妥的选择。

对于陆敬安而言,坚守礼法纲常固然重要,但大周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安危,显然更为重要。

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坚持,显得微不足道。

“陆相所言,甚合朕意。”萧景珩语气缓和下来,声音也变得温和了许多,“登基称帝,乃是国之大事,理应昭告天地,祭告宗庙,以示正统。”

“朕,亦会遵循礼制,广纳贤言,以德服人,以仁治国,绝不会辜负天下臣民的期望。”萧景珩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心中思绪万千。

局势变化之快,令人措手不及。方才还剑拔弩张,生死相搏,转眼间,便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陆敬安的态度转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连首辅大人都松口了,他们这些臣子,又岂敢再逆势而为?

“臣等附议!”

“臣等拥立殿下登基!”

“殿下英明!”

殿内群臣,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浪如潮,响彻钦天监正殿。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