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短暂的幸福美满 (3/4)

钱,就跟林若杨说:“妈妈没带钱,要不咱回家拿了钱再来吧?”本来她还担心林若杨会像有些小孩儿那样,等一会儿都不愿意,没想到林若杨那么小一点儿,竟然能听懂她的话,拉着她的手就回家拿钱去了。

除了懂事儿,林若杨小时候还特别好玩儿,做过不少的趣事。

邻居家的一个姑奶奶回娘家,见到王秀英带着林若杨在路边玩儿,她抓了把花生给林若杨。林若杨躲到王秀英身后不敢上前,等王秀英接了花生,他才从王秀英身后走出来,撑着罩衣的口袋说:“奶奶,装我布袋里。”逗得邻居家的姑奶奶哈哈大笑。

林若杨三岁半的时候,村里的几个小孩子穿着轮滑鞋溜来溜去。林若杨看到了想学,林彦就带他去县城买了一双他能穿的轮滑鞋。王秀英见到轮滑鞋,说林若杨的年龄太小了,肯定学不会。可是林若杨穿上轮滑鞋,林夜和海菊一人拉着他的一只手,扶着他从家里到新集镇上走了个来回,他就找到了平衡感,只练了两三天就溜的很溜了。林夜的小堂弟林豪比林若杨大五岁,当时也在学溜冰,却没有林若杨学得那么快,还总是会摔倒。林若杨焉儿坏,每次见到林豪摔倒,他都故意溜过去绕着林豪转来转去,把林豪气得哇哇大叫。有一次,林豪追在林若杨身后又把自己摔了,刘琴没好气地说他:“你瞎长恁大,还不如宝宝呢!他比你学得晚,还比你溜得好!”林若杨闻言,当即转身溜回去,一言不发地倒在了林豪旁边,并且把脸贴到了地上。海菊要过去揍他,刚朝他走了两步,他就麻利地爬起来溜向了远处。

林夜和海菊带着林若杨去街上,海菊问他吃不吃鸡腿,他说:“不吃。”海菊说:“给你买一个吧?”林若杨勉为其难地说:“那好吧!”海菊买了个鸡腿,等他蹲在路边吃完,对他说:“咱回家吧?”林若杨却明显意犹未尽,有些不满地说:“我还没吃饱呢!”海菊忍俊不禁地说:“那可不能让你吃饱,你要是吃饱了回去不吃饭,你奶奶该吵人了。下次过来再给你买。”林若杨闷闷地说:“那好吧!”

虽然林若杨出生之后,林夜总是在外面打工,但或许是王秀英在照看他的缘故,他小时候——尤其是他一岁半断奶之后——显得还是跟林夜更亲一些。在他两岁的时候,林夜和海菊结束第一次一起外出打工回到家里,带着他到河堤上去玩,走到余湾渡口,海菊说她还没去过河南岸呢,问林若杨想不想坐大船去对面,林若杨想去,可林夜不想去。至于林夜为什么会扫妻子和孩子的兴,可能是因为范雨佳的家在河对岸,他想见到范雨佳,却又有些害怕见到她。海菊最终也没能劝动林夜,就带着林若杨上了渡船,让林夜留在原地等着。没想到两人到了河对岸,还没有走到河堤上,林若杨就开始哭着闹着要回去,无论海菊怎么劝,他都不愿意再往上走了,气得海菊问他:“是因为你爸没来吗?我可是你妈!我还能把你带走咋地?”林若杨却什么也不说,就只是哭,直到海菊拗不过他,带他回到渡船上,他才不哭了。

兴许是牵挂着林若杨,也可能纯粹是都吃不了苦,林夜和海菊一起外出打工,从来都没有长久过,每隔几个月必定要跑回家里。林夜总是认为他和海菊合不来,可是在这方面,两人却极有默契,只要一个人开口说不想干了,另一个人立马就会说不干就不干,回家,然后就是一起打包走人,哪怕会丢点儿工资也在所不惜。可惜的是,他们只是看上去很任性,实际上却一直被生活拿捏得死死的,面对生活所迫,每次都是怎么高高兴兴地跑回家里,就怎么失魂落魄地再跑出去,在外面待不长久,在家里同样待不长久。

林夜和海菊从外地往家里打电话,林若杨从来不接。王秀英跟他说你不是想要什么什么吗,跟他们说呀。林若杨总是一声不吭,最多也就听听林夜和海菊说什么。只有王秀英问他为什么不接他爸妈的电话,是想他们了吗。林若杨才会“嗯”上一声。每到那时,林夜都会父子连心般的感到特别难受。

小时候固然让人心疼,可是林若杨长大以后,却让林夜明白了什么是“无仇不成父子”。后来,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小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伪装的生物:小时候越可爱,长大后就越气人;小时候的可爱都是装出来的,要不然根本就活不到长大。”林夜看到之后,深以为然。

————

在刚毕业那会儿,林夜对自己的未来有过一番认真地思考。他所想到的最好的未来,是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靠写作来挣钱养家,爱情事业双丰收。他能想到的最差的未来,则是没娶到自己喜欢的人,不结婚不生子,写出的东西不值一文,孤独终老地过完一个毫无价值的人生。当时的他还年轻,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天真的以为梦想主要是要敢想,只要想的到,就有可能实现,觉得自己靠写作功成名就或许不容易,但是找一个喜欢的人结婚应该也不难。正因如此,他在写给范雨佳的信上才会不无憧憬地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等待中寻找,或是在寻找中等待”——等待和寻找什么?当然是等待喜欢的那个人出现,或是寻找到那个喜欢的人,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