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昏君吴王夫差 (2/3)

典范之书。

孙武与伍子胥齐心协力,训练吴国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楚军,使吴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孙武听说挚友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十分愤怒和伤心,从此以后不再为吴国的对外作战谋划出力,然后辞掉官职隐居乡间,修订自己的兵法著作。伍子胥被赐死后不久,孙武可能是因想念挚友加上忧国忧民而病逝了。

吴王夫差既然做了以上这么多昏庸事,离国灭身亡已经不远了。

公元前482年春季,鲁国国君鲁哀公、晋国国君晋定公联名邀请吴王夫差到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参加会盟大典。吴王夫差接到邀请异常兴奋,因为鲁国和晋国都是颇有影响力的大国。吴王夫差于是率领全国的精兵,甲胄鲜明地朝黄池方向浩浩荡荡出发了,留下太子友及老弱士兵看守国都。

吴王夫差率领大军到达黄池的第2天,便于鲁哀公、晋定公、并排站在高台上,检阅三军,吴国的精锐部队甲胄鲜明、声势浩大,令鲁哀公,晋定公畏惧佩服。吴王夫差志得意满,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国的后院突然“起火了”。

越王勾践得知吴王夫差率领全部精兵前往黄池参加会盟的消息后,便秘密在吴、越边境上集结了三万精兵,推算好时间,等到吴王夫差到达黄池参加盟会之时,勾践亲自率领大军快速直捣吴国的国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入城内,将夫差的儿子、孙子斩尽杀绝。有两名中级军官趁乱逃出,赶奔黄池给吴王夫差报信。

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胆颤心惊。夫差不愧是一国之君,抗打击能力极强,霎时间,便稳住自己的情绪,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竟然把知道这一消息的七个人全部杀死。逃出国都的两名中级军官千辛万苦前来报信,却落个被杀的下场。

越国军队掏了吴国的老窝,在盟会上还要不要争霸主?以吴王夫差的性格当然要争。

7月初,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吴王夫差说:“在周朝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晋定公说:“在所有姬姓诸侯国中,只有我们晋国当过霸主”。两个人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晋国大夫赵鞅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勃然大怒,拔出佩剑要刺杀吴王夫差,夫差觉得保命要紧,不再争抢霸主之位,于是晋定公当上了霸主。

此时的夫差,既没有当上霸主,又让越国掏了自己的老窝儿,心里愤怒极了,他想率兵攻打宋国,太宰伯噽劝谏说:“即使打败了宋军,也守不住这块地盘,还是赶快回国吧”。吴王夫差听取了伯噽的建议,急忙率领军队往回返。

越王勾践闻听夫差率大军返回,不敢正面迎战,将姑苏城内的财物抢劫一空,率领军队敲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凯旋回国。

吴王夫差回到国都看到儿子、孙子及全家人的尸体,肺都气炸了,想率领军队找越王勾践算账,可是因为吴军常年征战,已精疲力尽,再加上闹饥荒,实在没有能力与越军开战,吴王夫差只好放弃复仇的想法。太宰伯噽给吴王夫差出主意说:“越国知道我国军队疲惫不堪,很可能前来入侵,请求大王派人给越王勾践送上重礼请求和解”吴王夫差采纳了伯噽的建议,派人携带重礼前往越国拜见越王勾践,请求两国友好,互不侵犯。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等大臣进行商议,考虑到越国还没有能力彻底吞灭吴国,于是答应了吴国的求和。

越王勾践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加强训练军队,等待条件成熟时一举歼灭吴国。而吴王夫差重用伯噽等奸佞,朝纲混乱、腐败透顶,百姓们怨声载道,国力一年不如一年。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看到时机成熟,便亲率大军入侵吴国。吴国军队因失去了伍子胥,孙武两位军事家,再加上士兵们对吴王夫差早有怨恨、士气低落、节节败退,最后退到国都拒守。越国军队将吴国都城团团包围。

吴王夫差写书信用箭射给文种、范蠡,信中说:“吾闻,狡兔死,良犬就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这句话后来演变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文种和范蠡本身就是擅长搞计谋的人,夫差用的这种计谋怎能管用?他俩对夫差的书信置之不理。

由于守城的官兵毫无斗志,城池很快就被越军攻克了,吴王夫差被活捉。越王勾践想把夫差迁到甬东【今浙江省定海东的翁山】,给他百户人家,让他居住在那里。夫差却拒绝了,说道:“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真后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落到这种地步”。夫差觉得到阴间没有脸面再见到伍子胥,于是用一块白布蒙上脸拔剑自刎而亡。吴国彻底灭亡了。

奸佞伯噽以为自己为越国做了这么多事,越王定会封自己一个官职,于是主动拜见文种和越王勾践。没想到越王勾践严厉训斥他对主上不忠,命人把他推出营门外斩首。伯噽家里的金银宝器和美女被全部没收。这个祸国殃民的卖国奸贼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吴王夫差手下有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