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当齐军与宋军即将决战时,秦昭襄王却又违背诺言,暗地里阻止齐军的军事行动。齐闵王为了争取赵国的支持,派公孙衍携带重礼前往赵国、拜见手握实权的赵国国相李兑,知道李兑做梦都想得到宋国的陶邑,公孙衍代表齐国向李兑承诺:齐国军队攻下宋国陶邑后,便献给赵国。赵国国相李兑听后十分高兴,答应赵国对齐国的军事行动给予支持。
在赵国的支持下,齐闵王派出大军讨伐宋国。齐国大军士气强盛,势如破竹,宋国军队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宋国国君仓皇逃亡到卫国,最后死在了温地。齐国军队一举吞灭了宋国。
由于齐闵王穷兵黩武,战争连年不断,使齐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耗尽,再加齐闵王不讲究对外战争和对内治理的策略,专横跋扈,从内到外均都树敌,他这样胡折腾,末日即将到来。
没过多久,五国联合攻齐的军事行动就开始了。这也预示着齐闵王国破身亡的悲剧即将到来。
齐国灭掉宋国后,秦昭襄王感觉到齐国对自己统一天下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削弱、消灭齐国。
齐闵王十六年【公元前285年】春季,秦昭襄王派大将蒙骜率领大军向齐国的河东地区发起了猛烈攻击。齐军人数不多,加上毫无准备,被打得节节败退。秦军势如破竹接连占据了9座城池。
燕昭王为了报齐国两次进攻燕国的深仇大恨,不惜重金广招人才。不少贤能之士,例如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卫国的屈庸、魏国的乐毅等人纷至沓来。特别是乐毅,他是一位有才干的军事家。燕昭王慧眼识才,十分重用乐毅,任命他为亚卿。乐毅忠心扶保燕昭王,改革内政,加强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苏代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极尽权谋蛊惑齐闵王,同时又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使齐、赵两国成为了仇敌。苏代认为讨伐齐国的机会已经到来,便写书信秘密派心腹前往燕国请求燕昭王出兵讨伐齐国,自己从中响应。燕昭王早就盼着这一天,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接到苏代的书信,立即任命乐毅为将军率领燕国大军讨伐齐国。齐国的边关将领率兵迎战被燕军打得大败。齐闵王得到消息,大惊失色,立即与文武大臣商议迎战之事。苏代担心其他将领率兵出战获得胜利,于是主动请示齐闵王,愿领兵迎战燕军。齐闵王察觉不到苏代的险恶用心,任命苏代为将军,率领军队迎战燕军。苏代率领齐军来到晋地与燕军交战。苏代故意将战斗力弱的部队放在最前面,所以两军刚一交战,齐军就败下阵来,燕军轻而易举的砍下2万个齐兵的脑袋。齐军大败后,苏代便假惺惺地派人向齐闵王请罪,而喝了迷魂汤的齐闵王此时仍未醒悟,不但不怪罪苏代,而且替苏代解脱说:“齐军打了败仗是我的过失,你不要太过自责”。有几位大臣都对齐闵王说:“我军历来战无不胜,苏代领兵却大败,他来自燕国,是不是故意导致兵败,大王不要过于信任他”。刚愎自用的齐闵王不但不听大臣的劝谏,反而对苏代更加信任和重用,让苏代挂上帅印率领齐军在阳城门外与燕军交战。这次战斗,苏代又故意瞎指挥导致齐军大败,三万齐兵又成为苏代的牺牲品,稀里糊涂地成为燕军的刀下鬼。苏代指挥齐军两次大败,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士气和威风,这颗埋在齐国心脏的定时炸弹开始引爆。
燕昭王在发兵讨伐齐国的同时,派出多名能言善辩的使臣分别前往赵、韩、魏、秦诸侯国游说军事同盟共同讨伐齐国。这几个诸侯国早对齐国不满,看到燕国讨伐齐国连续两次打败齐军都积极响应,派出军队前往燕国。
公元前284年【齐闵王17年】夏季,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军队进攻齐国。齐闵王派遣将领触子率领齐国军队迎战,触子率领齐军在济水旁边与燕国联军对峙。触子对齐国很忠心,也很有军事才能,准备寻找时机与五国联军决战。齐闵王却督促齐军快速决战,派人面见触子,训斥说:“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家族,挖了你的祖坟”。触子听后,无比伤心,说道;“我对你一片忠心,你竟然这样待我,真是忠奸不分”。随后率兵出战,他心里已经想好如何让齐军惨败。齐军与燕国联军刚一交战,触子就鸣锣收兵,齐兵听到锣声急忙撤退,燕国联军乘机追杀,齐军惨败,伤亡惨重。触子驾着一辆战车逃走了,不知去向。
齐闵王闻听齐军大败,触子逃亡不知去向,气得暴跳如雷,命人将触子的全家及族人全部诛杀,且挖了他的祖坟。随后,齐闵王又派将领达子率领残兵在秦周之地迎战五国联军。达子为了激励战士的士气,派人向齐闵王请求赏赐士兵。齐闵王不但不赏赐,反而大骂道:“你们这些无用的东西。怎能给你们金钱”?这个人回去把齐闵王骂人的话对达子及士兵们一说,每个人都无比愤怒,破口大骂,谁也不愿意为齐闵王卖命了。齐军与五国联军刚一交战就四处逃散,达子战死在沙场。乐毅抓住时机,乘胜进军,一举攻下七十余座城邑,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邑。齐闵王慌忙单人骑马投奔卫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