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昏君齐王建 (2/3)

r/>

当秦国最后对韩、魏、楚、赵、燕五大诸侯国先后发起猛烈进攻,逐一吞灭时,五国又多次派使臣到齐国求援,请求齐国与其它五国建立军事同盟,共同抗击秦军。在这关键时刻,齐王建若明白过来,答应各国使臣的请求,建立六国军事同盟,很有希望打败秦军。可是齐王建却稳如泰山,对垂死挣扎的五国视而不见,甚至恨不得盼望秦国快点把这五国全部吞灭。齐王建这种做法真是帮了秦国的大忙。

齐王建十七岁即位,到秦王嬴政发动统一战争时,他已经坐了四十年的齐王,齐国没有战争已经接近半个世纪。齐王建成为唯利是图的无为国君,在秦王嬴政的眼里,齐王建就是温水里的青蛙,死期将至,却浑然不知。

自从后胜掌权后,朝纲混乱,军心涣散。

秦国大军势如破竹接连吞灭了韩国、魏国和赵国,随后又开始进攻燕国和楚国。可以说战火已快烧到家门口了,齐王建仍然过着宴乐升平的祥和生活,不在边境上派兵加强戒备。

秦国大军吞掉燕国后,立即入侵齐国边境,守边境的齐国将领急忙派人向齐王建告急。齐王建在宠妾的陪伴下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舞蹈,闻听秦国大军入侵,吓得脸色苍白,酒杯掉在地上。

齐王建急忙派人召舅舅后胜进宫商议对策。后胜进宫后,齐王建半哭着说:“舅舅,秦国大军入侵边境,不久就要杀到国都,你赶快调兵遣将迎战秦军”。后胜听后,不慌不忙地说:“秦军凶猛无比,我军迎战等于是以卵击石、必然惨败,到那时,秦王发怒会把我俩五马分尸、处以极刑。我们不如投降秦国,秦王看在两国关系友好的份上,不会亏待我俩”。齐王建听后,沉思片刻,说到:就按照舅舅说得去办”。

第二天早晨,齐王建骑着马带领亲随十几个人前往秦国朝见秦王,刚走到齐国都城临淄西门时,把守城门的官员手持大戟挡在齐王建的马前,说道:“请问,我们是为国家立王呢?还是为大王您而立王呢”?齐王建回答说:“是为国家而立王”。守城门的官员又说:“既然是为国家而立王,那么您为何要抛弃国家而去秦国呢”?齐王建无言以对,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大夫即墨听说后,以为齐王建听从了守城门官员的劝谏,立即进宫拜见齐王建共同谋划迎战秦军之事。大夫即墨兴奋地说:齐国疆土广阔,方圆数千里,拥有大军数十万。赵、魏、韩三国的大夫们都不愿意归顺秦国,他们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聚集了近百人。大王如果与赵、魏、韩三国联合,就有十万军队,不但能收复三国被秦军占领的失地,而且还可以攻进秦国东边的临晋关;楚国的大夫也不愿意归顺秦国,在我国的南部城池下聚集了近百人,大王如果和楚国联合,又有十万军队,不但会收复楚国被秦国占领的失地,还可以进攻秦国南边的武关。这样,齐国强大的威势就能够建立,可以灭掉秦国”。大夫即墨说了半天,齐王建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说道:“你说得是有些道理,我不敢冒险与秦军作战。还是投降秦王吧”!大夫即墨生气地说:“您舍弃称王称霸的机会,却甘愿投降于秦,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会被天下人耻笑”。大夫即墨说完起身走出宫外,仰天长叹说:“齐国有这样的君王,不亡国又等待何时”?

秦王嬴政接到齐王建和后胜归顺投降的书信后,立即派宾客陈驰骑马来到齐国面见齐王建。陈驰按照秦王嬴政的意思诱骗齐王建说:“秦王对你主动归顺投降很是满意,召你入秦,封给你方圆五百里土地。你收拾一下立即跟随我上路吧”!齐王建信以为真跟随着陈驰来到秦国。

秦王嬴政把齐王建发配到边远的共邑,居住在荒僻的松柏之间,活活地冻饿而死。

齐国人听到齐王建惨死的消息后,作了一首歌谣:“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个善于变诈的宾客啊”!

卖国贼后胜认为自己为秦国立下大功,秦王一定会封自己一个官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于是他做着美梦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嬴政厉数了后胜对主公不忠的罪恶,将他押到秦国都城的闹市区斩首示众。这个罪大恶极的卖国贼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笔者对齐王建这个人进行分析和评论:

齐王建虽然在位四十多年,但是史料对他的记载却很少。他即位后直到他母亲去世,十几年间朝政事务都由他母亲处理,他倒像个妈宝男很听母亲的话。他的母亲去世后,又把朝政事务全部委托给自己的舅舅后胜处理。后胜无比贪婪钱财,他不但接受秦国的钱财,出卖国家利益,而且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齐王建这个人既不贪恋权利,也不穷奢极欲,也不暴虐杀人,只是一天三个饱一个倒,有时喝喝酒,欣赏一下宫女们跳舞。作为一国之君喝喝酒,观看舞蹈不算是过错。论人品,齐王建是个好人,但他不是个好国君。他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属于失职。在重大决策上看事不明、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齐王建不战而降,让士兵及百姓免遭战争之苦岂不更好!这是我们现代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