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昏君汉成帝。 (1/3)

汉成帝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死于公元前7年,字太孙,汉宣帝的嫡长孙,汉元帝刘奭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王政君。

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荒于政事,任由外戚王氏专权,任由赵氏姐妹乱宫。爆发了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铁官徒是为官方经营的铁矿、从事炼铁的囚犯。执政后期将军政大权交给王莽,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4月17日,汉成帝刘骜在未央宫病逝,终年44岁,谥号成,安葬在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北5公里处的周陵乡严家沟村附近】。

汉成帝刘骜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汉高祖刘邦打下的大汉江山葬送在他的手中。

一,下面将汉成帝刘骜登基前的早年经历介绍一下:

1.少年谨慎好学。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刘骜出生在长安城内的甲馆画堂。汉宣帝对这个嫡皇孙无比喜爱,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为骏马。从这个名来看,汉宣帝对他是多么地寄予厚望,希望他把大汉江山推向更大的辉煌。汉宣帝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每当坐着时,就把幼小的刘骜在大腿上。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逝,刘骜的父亲刘奭继承了皇位,是为汉元帝。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刘奭册立刘骜的母亲王政君为皇后。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4月28日,刘骜被立为皇太子。

刘骜在少年时聪明、勤奋,爱读经书,喜爱文辞,宽博谨慎,讲理仪、守规矩。有一次,汉元帝紧急召见刘骜,他不敢横穿驰道【驰道是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大圈去见父皇。因绕驰道而行迟到了近半个小时。汉元帝问他为什么迟到?刘骜便说出了原委。汉元帝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非常高兴,告诉刘骜说:“我授予你特权,可以直接穿越驰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少年时的刘骜做事是多么的谨慎、守规矩。

2.长大后沉迷于玩乐,逐渐失宠,幸亏在老师史丹的帮助下,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少年时表现优秀,长大后会更加优秀。而刘骜却恰恰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骜贪玩的欲望越来越强,开始终日沉迷于玩乐。他的母亲王政君皇后也不得宠,汉元帝对太子刘骜逐渐产生了不满。

建昭4年【公元前35年】,中山王刘竟病逝。汉元帝命太子刘骜前去吊丧。刘竟是汉元帝最年幼的弟弟,年龄与刘骜的年龄相仿,两个人从小在一起游玩、读书长大。刘骜吊丧时丝毫没有悲伤,吊丧回到京城拜见汉元帝。汉元帝见到刘骜便想起了幼弟刘竟,哭得泪流满面;而刘骜却无动于衷,没有一点伤感。汉元帝看到刘骜这样铁石心肠,非常恼火地说:“一个不仁爱的人将来怎能可以奉祀宗庙、做百姓的父母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骜没有仁慈之心,不配将来做皇帝。第2天,汉元帝把这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史丹。史丹受汉元帝的命令,做太子的老师护佑太子,听到汉元帝竟然说出对刘骜这样不利的话,急中生智为刘骜解脱,摘下帽子低头向汉元帝谢罪说:“臣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伤感而伤身体的程度。早上太子准备觐见时,臣私自叮嘱太子不要哭泣,避免引起陛下伤感。罪在臣下,我罪该万死”。汉元帝说:“你叮嘱太子不要哭泣,是为我的身体着想,何罪之有?爱卿快戴上帽子,不要自责”。汉元帝听完史丹的话,信以为真,不再生刘骜的气了。

汉元帝宠爱傅昭仪,对傅昭仪生的儿子刘康【汉元帝的第二子】十分喜爱,曾经想改立刘康为太子。因为刘骜是汉宣帝的爱孙,以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汉元帝才没有废掉太子刘骜。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身患重病,长久卧床不起。傅昭仪和儿子刘康经常在病床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难见到汉元帝。汉元帝的病情日益加重,情绪不稳,几次向尚书查问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当太子的旧事。刘骜的大舅父阳平侯王凤担任未央宫卫尉【守卫未央宫的卫兵长官】听说此事,急忙告诉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他们三个人都心急如焚,但又想不出办法挽救危局。于是他们三人请求史丹快想办法。

史丹足计多谋,他利用自己是汉元帝最亲密的大臣、能够直接进入寝室探病的有利条件想出了办法。史丹等到汉元帝的身边无人时,径直进入寝室,见到汉元帝趴在地上叩头流着泪说:“刘骜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已经十几年了。他的尊号家喻户晓,天下人无不归心,都愿意做他的臣民。我看到山阳王刘康一向得到陛下的宠爱。如今人们纷纷传言,皇上要立刘康为皇太子。我既为国家着想也为个人考虑,认为太子的地位不稳将会地动山摇,三公、九卿及满朝文武,必然以死相争,拒绝接受这样的诏令。我请求陛下先赐我死,作为群臣的表率”。汉元帝素来仁慈手软,看到史丹伤心流泪,说的话又非常诚恳,十分感动,便打消了改立二皇子刘康为太子的想法。汉元帝无奈地长叹一声,说道:“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