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昏君汉成帝。 (1/3)

乐昌侯王商死后,王凤把王商的子弟亲属中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大夫、郎官等官职的,全部调出京城,到外地做官,不许留在給事、宿卫等可接近皇帝的位置上。王凤利用手中的大权轻而易举地排除异己。

笔者对此事进行分析和评论:

从表面来看,汉成帝对丞相王商确实很器重。当王商被人弹劾时,汉成帝明白这些人是在陷害王商,并竭力进行保护,还提笔批示不许追究。王凤却把汉成帝的批示看成废纸一张,命令司法部门的官员对王商继续追究审查。汉成帝刘骜惹不起王凤,出于对王商的保护,迫不得已将王商撤职。王商因过于愤怒,大口吐血而亡。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给了大臣权力,而自己成为傀儡惹不起大臣的,只有汉成帝一人。有人可能会说,汉献帝也惹不起曹操啊!说这种话的人是对历史不了解。自从董卓进京胡闹,各路诸侯各霸一方,此时的东汉已经分崩离析、名存实亡。曹操迎接汉献帝时,汉献帝身边只有数十名随从,到了乞讨要饭的地步。汉献帝从来就没有过权力,更不存在把权力交给曹操,他刚开始进入曹操的军营就是个傀儡。确切地说,魏国的江山是曹操亲自率兵、南征北战打下的。汉成帝与汉献帝不能相提并论。

为什么汉成帝刘骜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大臣呢?根本的原因是他已把国家事务全部委托给了王凤,给王凤的权力太大了,导致自己无能为力保护王商。追查根本的原因,是汉成帝自愿甘当傀儡,做出这样的荒唐事,才害死了王商。

4.反复无常,杀害忠良。

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此时的汉成帝刘骜已经在位了近九年时间,还没有儿子,身体又经常患病。定陶王刘康闻听皇上患病便进京朝见。太后王政君与汉成帝刘骜铭记先帝的遗愿,对刘康十分优待,给予的赏赐是其他诸侯王的十倍。从这方面来讲,皇太后王政君是非常宽容仁慈的,比起吕后胜强万倍。汉成帝刘骜把刘康留在京城,不让他回封国。还真诚地对他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不必避讳,一旦有别的变化,再也看不到你了。你就长期留在京城,随时待在我身边吧”!定陶王刘康感觉到汉成帝刘骜说这话是发自肺腑的,于是答应了汉成帝的要求。后来,汉成帝的病情逐渐好转,定陶王刘康于是住在封国驻京的府邸中,日夜进宫服侍汉成帝。汉成帝刘骜对他十分亲近看重。

大将军王凤对定陶王刘康长期留在京城感到不方便,恰好发生日食,王凤便趁机对汉成帝说:“发生日食,是阴气过剩的征象,定陶王虽亲,按照礼仪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内当藩王。如今留在京城侍奉天子,是不正常的。因此上天发出警告,陛下应当遣送定陶王回封国”。汉成帝刘骜对王凤的话不敢违抗,只好照办。定陶王刘康进宫辞行时,汉成帝刘骜和他相对流泪而别。

京兆尹【相当于京城市长】王章一向刚正敢说实话。他虽然是王凤举荐提拔的,但他不赞成王凤专权,不亲近依附王凤。王章向汉成帝刘骜上密封奏书说:“近日发生日食,应归咎于王凤专权,蒙蔽主上”。汉成帝刘骜对王凤过于专权心中郁闷,看到奏章,立即召见王章,进一步询问内情。王章说:“上天行事,耳聪明目,保佑善良,惩罚邪恶,用祥瑞或灾异作为效验的征兆。如今陛下因为没有儿子,而召见亲近定陶王,这是为了延续宗庙,以国家为重,上顺天意,下安民心。这是正确的决定,也是善事,上天应当报以祥瑞。怎么会招致灾异呢?发生日食是因为大臣专权的缘故。我听说大将军将日食的发生归咎于定陶王,让陛下送他回封国。大将军这样做分明是让陛下在朝中陷于孤立,而由自己专权,以便实现私欲。他这样做就不是忠臣了。发生日食,是阴气侵抑阳气,应归咎于臣下专权而压抑君王。如今大小政事都由王凤做主,天子从未插手。王凤不从内心深刻反省,反而归咎好人,将定陶王排挤出去。而且,王凤欺骗天子的,不只是这一件事。以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亲戚,日常表现严谨,很有威望,历任将相,是国家栋梁之臣。他坚持正义,不肯违心地屈膝追随王凤,最后被王凤指使人弹劾陷害,被罢去官职忧伤而死。大家都很同情他。此外,王凤明知自己小妾的妹妹张美人曾经嫁过人,从礼仪上说,不应该配给至尊。他却借口说她适宜生男孩,把她送进了后宫,用不正当的手段为小妾的妹妹谋取私利。然而听说张美人也未曾怀孕。即使是羌人、胡人还要杀掉头胎婴儿,以洗女人的肠肚,使未来所生之子血统纯正。何况是天子,怎能亲近已嫁过人的女人呢?这三件事都是大事,是陛下亲眼所见。至于陛下没有见到的其他事,更是可想而知了。不能让王凤长期执政,应该让他辞职回家,选择忠诚善良的人取代他”。自从王凤弹劾罢免了王商,又遣走了定陶王刘康之后,汉成帝刘骜心中一直很郁闷。听了王章的一番话,心中豁然开朗、醒悟过来,十分赞同他的说法,亲切地对王章说:“如果不是京兆尹说直言,我简直听不到国家大计,况且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请你为朕选择一位忠诚善良的人取代王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