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昏君汉桓帝。 (1/3)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任皇帝,生于公元132年,死于公元167年,在位21年【公元146年至167年在位】,死后葬于宣陵【洛阳城东南三十里处】,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下面从三方面对汉桓帝刘志进行介绍:

一,本人是侯爵,侥幸当上皇帝。

刘志既不是皇帝的儿子,也不是皇帝的侄子,他出自东汉皇族刘氏宗亲的远方支系。他是汉章帝【东汉第三任皇帝】刘炟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刘翼死后,刘志承袭了侯爵,成为第二个蠡吾侯。他出生在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蠡吾是他的封地。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六月,皇太后梁纳听说蠡吾侯刘志聪明伶俐且一表人才,于是征召他到洛阳城北的厦门亭,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为妻。刘志接到皇太后的诏书高兴万分,立即乘车赶奔厦门亭,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娶到太后的妹妹,身靠大树好乘凉,做梦也没想到几天后自己竟然当上了皇帝。刘志当上皇帝真是一种巧合,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因为他到达厦门亭后第二天,年幼的汉质帝被大将军梁冀毒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汉顺帝册立梁纳为皇后,当时梁纳的父亲梁商只是个屯骑校尉,他沾女儿的光,坐上直升飞机晋升为特进。两年多后,汉顺帝任命老丈人梁商为大将军。梁商去世后,汉顺帝任命梁商的长子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是皇后梁纳的哥哥。公元144年,年仅30岁的汉顺帝病逝,梁皇后没有生儿子,只好立顺帝嫔妃所生的儿子刘炳为皇帝,梁纳皇后便成了梁太后。刘炳只有两虚岁,由梁太后主持朝政,她的哥哥梁冀担任大将军。皇太后梁纳对小皇帝刘炳十分疼爱,可惜刘炳没有做皇帝的命,几个月后,即公元145年正月初六,小皇帝刘炳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了。

梁太后和哥哥梁冀及大臣们经过商议,拥立了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为皇帝,史称汉质帝。刘缵登基时才八虚岁。他虽然年幼,但聪明睿智,他看出大将军梁冀骄横跋扈、位压群臣不是个好人。率直天真是孩子的天性,年幼的汉质帝也不例外,就在刘志到达厦门亭的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早朝时,年幼的汉质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大将军梁冀,眨了眨眼说:“你是个骄横跋扈的大将军”。汉质帝说这么一句话就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大将军梁冀听完后十分震惊,心里说道:“这小崽子现在就说我骄横跋扈,长大后一定会跟我算总账、要我的脑袋。我不如现在将他除掉,以绝后患”。当天临近中午时,大将军梁冀找到汉质帝身边的侍从,命令这位侍从把毒药放在汤饼内,送给汉质帝吃。汉质帝吃完饼后,觉得非常难受,急忙派人传召太尉李固进宫。太尉李固急忙来到宫中,走到汉质帝的床前,询问得病的来由。汉质帝还能说话,对太尉李固说:“我吃了汤饼,就觉得腹中堵闷,给我水喝,我还能活”。大将军梁冀也站在旁边,他恐怕汉质帝喝水后死不了,急忙阻止说:“喝水会呕吐,不能喝水”。过了一会儿,药性完全发作了,汉质帝疼得在床上翻滚,太尉李固在一旁看着心如刀绞、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汉质帝断气身亡。太尉李固趴在汉质帝的尸体上放声痛哭。哭罢后,太尉李固弹劾伺候皇上的御医及侍从,命令司法部门的官员对这些人抓捕审讯。大将军梁冀十分担心会泄露下毒的真相,对太尉李固非常痛恨,他亲自找到负责审讯的法官说:“真相无法查到,不要难为这些人”。审讯的法官领会了大将军梁冀的意图,对这些人不在审讯,此事不了了之。

小皇帝虽然是个傀儡,但他是国家的象征,没有皇帝也不行。太尉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三人联名给大将军梁冀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说:“确定继承帝位的人选,的确是一件最令人忧虑,也是最重要的大事,应深思熟虑,天下的事千头万绪,都可以暂缓,只有选择继承帝位的人选是最重要的大事,国家兴衰,在此一举”。太尉李固等三人给大将军梁冀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梁冀抓紧召开会议,商议确定继承帝位的人选,一定要深思熟虑选一位年长贤德的人做皇帝。

大将军梁冀毒死了汉质帝,去除了心中大患,也正在考虑拥立新皇帝的人选。可是他考虑的与太尉李固等三人考虑的正好相反,梁冀害怕立一位年长贤明的皇帝。他选择新皇帝的标准是年幼无知,只有这样,自己才能长期独揽大权、为所欲为。他对皇氏家族的所有人员进行了筛选,认为蠡吾侯刘志年仅15岁,又即将成为自己的妹夫,关系最近且最容易控制,是最佳的人选,决定立蠡吾侯刘志为皇帝。

大将军梁冀接到太尉李固等三人写的信后,第二天,便召集三公、两千石官员及列侯共同讨论继承帝位的人选。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及大鸿胪杜乔先后发言都认为清河王刘蒜道德高尚、远近闻名,又与汉质帝血缘最近,应该立为皇帝继承人。朝廷的文武百官也都这样认为。大将军梁冀看到大家的主张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心中十分不痛快,却一时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宣布暂停讨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