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7 计出非常 (1/2)

王奎这老家伙到达秉义山庄时,已是酒劲上头,脚步发飘,东倒西歪,刚迈进大厅,便“哇”的一声,直接就吐在座席旁。

我看在眼里,并没训斥他。

虞管事立马让人收拾一下,再请王奎入座,继续商议如何引起皇上重视的话题。

这王奎虽酒精上头,心里却明白,听到这个话题,不假思索道:“公子,您想在皇上那儿挂上号,在我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儿,就如同是...”

我接着问:“就是什么?”

“探囊取物,如汤沃雪,轻车熟路,举重若轻...”

我在想,这个老家伙要么当真是个阴谋家,要么就是个牛逼大王历险记,你不服都不行。

看他如此胸有成竹,说明心里早就盘算。

王奎趁着酒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无可无不可的,开始高谈阔论起来:“公子,朝野上下,谁都想让皇上关注,谁都想因受皇上青睐而平步青云。您既想得到皇上关注、又不至于让皇上反感,关键就是要让皇上经常听到有人说公子的好才行...没有人提,您在宫外面做得再好,皇上充耳不闻不,公子都是瞎忙乎、白折腾,如果再碰上暗中给皇上递句坏话的小人,给您点上一炮,那公子可就倒大霉喽...公子呀,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受宠嫔妃、可心宫女、近身侍卫,您得可劲儿巴结,绝不能忽视小觑,这些人虽然没有权势,却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只要公子能想到办法把这些人摆平,让他们时不时为您歌功颂德,皇上自然就把公子看成正能量的化身,自然会重视于您...公子,您以为如何?”

我真是第一回破天荒听闻了所谓的巴结论,兴趣盎然。

虞管事表示了认同:“王爷,王先生的点子确有可取之处,有借鉴之理...唐朝有个县令,为了巴结皇上身边的红人裴晋公,得知他喜欢一个叫黄小娥的女子,便趁黄小娥的父亲扫墓时,把她绑了送给裴晋公...自古就有人为此无所不用其极。”

虞管事是师爷出身,他如此肯定,更能说明这老家伙果然是个阴谋家,悖论古今一套一套的,我遂问道:“那请问前辈,能否高论一番具体细节?”

王奎哈哈哈大笑道:“公子,您先不要心急,老夫刚才正跟好朋友朱老倌吃酒,饭钱都没来得及结,听到公子召唤,立马就赶来了,那朱老倌可是个没钱人,一定正为这顿酒钱烦恼呢,说不定正在背后骂我。他骂我不打紧,要是连带上秉义山庄,那可是得不偿失...这样吧,公子,我现在要回去给人家结账,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我可不愿意为了这一顿酒资,被骂不仁不义...反正大致框架我已经讲了,公子如果觉得可行,明天我再过府来,面见公子,给您汇报具体细节,您看如何?公子?”

这老家伙说的再明白不过,就是想借机敲诈些好处。

相比那些混吃混喝的闲人,从来没有开口要东要西的,他敢索要钱财,正好说明他的价值所在,能花些小钱买计谋,那都不是事儿,我转身对虞管事道:“你取一百两银赏赐给王前辈,安排轿车送前辈去结账买单。”

王奎捧着赏银,噗通就跪下道:“谢谢公子恩赐,公子如此慷慨,老夫怎敢不尽心辅佐。请容我回家好好想想具体谋略,明天回山庄给公子一个满意的答复。”

看他这番表演,我算是想明白了所以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鬼都愿意下场推磨?何况正缺钱的王奎呼?

我心里很透彻,如王奎之流,贪财好色之徒,只可利用,不可重用。还是郑先生那句话:一定要重用忠诚度、信任度高的人!

却说王奎坐上双马轿车,直接去了朱老倌肉铺,那朱老倌掏了酒钱,正在那儿生闷气,见王奎又来了,气愤愤的扭转了头不想搭理他了。

王奎也不生气,哈哈哈大笑,道:“兄弟,怎么了?又不想搭理哥哥了?刚才也是哥哥走得急,让兄弟付了酒钱,不曾想兄弟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又不分青红皂白责怪起老哥哥...”

朱老倌没好声好气的嘟囔道:“几次三番戏弄于我...”

王奎拍了拍他肩膀:“我这哪是有心戏弄你?老哥哥是那样的人吗?这不,刚从公子那回来,第一时间就给你送钱来了,我请兄弟喝酒,却要让兄弟买单,世上没有这么个理!兄弟,不瞒你说,刚才为何走的急?还不是公子等着我去献上一计,公子这回听高兴喽,出手就赏了老哥哥一百两,呶,这十两雪花花的银锭,算是哥哥我还你的酒钱...以后你跟着老哥哥混,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王奎还真将十两银子放在朱老倌身旁桌子上,道:“这些钱就是再吃上十回酒席,也花不完,怎么样,老哥哥我说话算数吧,有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兄弟你!”

朱老倌见到了真金白银,再一次被感动,觉得自己当真心胸太狭窄,在老哥哥面前太不是个事儿,赶紧回话道:“老哥哥,兄弟对您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