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符,是北洋三杰龙虎狗之一的狗,人称北洋之狗。
但是在古代,狗并不是贬义词。
哪怕是到了现代,人们也把狗当成人类的好朋友。
狗的意思是忠心。
对比老段,他就是忠心的了。
1859年,冯华符出生在直隶地区,他家里是地主,拥有300亩地。
亲兄弟四个,他是老四,大家叫他小四。
他年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
童年在家乡私塾读书,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去了省城保定莲池书院进修两年。
1884年,25岁的冯华符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
通过在该营任文书的族叔介绍,入伍当兵。
因他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经常帮助士兵书写家信或帮伙房记账,亦取得了该营统领刘祺的信赖。
1885年,经刘保荐,冯华符进入北洋武备学堂,习步兵科。
该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培养淮军中下级军事人才于1885年创办的。
Vm学堂聘有德国军事教官,所设课程有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法、测绘,并操习炮队,步队、马队、工队及分合阵法,另外还兼学经史。
冯华符是学堂第一期学员。
他学习刻苦,精通枪炮阵式,熟习营垒作业,各科成绩优秀,曾得到该学堂总办荫昌和德国教官的赏识。
1889年毕业。冯华符加入了聂士成的部队。
甲午战争以后,冯华符被聂士成推荐,去鬼子国考察军事。
在鬼子国,他认识了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
回国后,赶上了袁大头在小站创建新军,加入其中,担任营务处总办。
在这之后,冯华符一直是营务处总办。
直到1901年,清廷擢升袁大头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北洋常备军的专门机构——军政司。
该司分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冯华符出任教练处总办。
以后任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同时督办北洋各武备学堂,兼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和将弁学堂督办。
因此北洋军阀集团中不少军官都是他的门生、故旧,为他后来充当直系军阀首领打下了基础。
1906年又署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任陆军贵胄学堂总办。
1912年9月,冯华符担任直隶督军兼民政长。
接到电话,冯华符一脸差异。
“二公子,你找我有事?”
“怎么?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吗?”
从京城到保府距离不远,所以通了电话。
袁课文找他也是有事的。
“是这样,奉父帅军令,成立陆军部直属模范团。
不过我这个部队目前为止就我一个人,属于光杆儿司令。”
“二公子的意思是,从我直隶督军府挑几个人才过去?”
冯华符听出来了。
袁课文确认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我听说你麾下的军事参议官陆锦,是鬼子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毕业。
不知道冯叔父能否割爱,让陆锦到模范团当一个副团长?”
?袁课文没有根基,这是他最大的缺点。
但袁大头其他的儿子也没有军事方面的优势,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的。
冯华符不愿意得罪他,只好答应着。
“虽然舍不得,可是二公子发话,我必须得给个面子啊。”
“这样吧,我让他去给二公子辅佐。”
?老冯当过练兵处的副使,又当过北洋速成学堂等军校的督办,以及贵州学堂总办麾下的军事学生多了去了。
区区一个陆锦?他并不新鲜。
陆锦其实之前是在鲁东省担任军事参议官,但是鲁东省和平演变,导致他赶紧的逃了回来。
这种军官很多,像是靳翼青。
1909年(宣统元年),经段芝泉荐举,调任滇南新军第19镇总参议。
1911年(宣统3年),蔡松坡、李学生等在昆市发动新军起义。
当时他在五华山抵抗,战败后化装成轿夫逃至九省通衢,任清军第1军总参赞官。
“那就多谢冯叔叔了,回头您来京城,我单独请您。”
这种级别的请客,不只是为了请客,更多的是为了谈话。
怎么谈?自然是谈合作?
得到了陆锦,袁课文总算不是光杆司令。
要知道陆锦可是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怎么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留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