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五 鲤跃龙门,风云际会。 (1/2)

陈琦似乎看出来了齐则远的忐忑,不禁笑着说道:“你也不必拘束,李忠,进来,倒茶。”

李忠每天都跟在陈琦的身边,起初是负责随行起居。

随着事权渐重,甚至都可以偶尔参与军国之政,可以说是陈琦身边最亲近的近臣,一些事情,陈琦并不会顾忌他。

避嫌的李忠恭敬的入内,而后上前泡茶。

这些,都是蜀地精品。

齐则远轻轻呷了一口,眼睛微微眯起。

初尝只觉得茶味清苦,但又苦中带甜。

刚入口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难以下咽,但是细细品味,却又着实好喝得很。

《诗经》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茶虽极苦,但亦是别有一番风味。

人们之所以爱茶,多是只觉得甚合口味。

人情世故,也基本如此。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往往都是由交流的多少,来决定的。

稍作寒暄,陈琦也不说事情,便先与齐则远闲聊了起来。

齐则远与陈琦两个人谈话的时候,李忠则恭敬的立于旁边。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佛完全是个毫无存在感的人,他清楚知道这种场面,不需要自己抢风头。

随着聊天,陈琦对于齐则远的了解也更进一步加深。

虽然他们并没有聊什么家国重事,可是通过谈吐之中,依旧能看出齐则远的不俗来,言谈得当,语句清晰。

这却是得益于后世的信息爆炸时代的福利,再加上这段时间,齐则远他对这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生态,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的。

详谈落实到专业知识可能捉襟见肘,但夸夸其谈,还是能做到应对无错的。

至少,陈琦只是与他谈了片刻,便对齐则远更加欣赏了。

他可以确定,齐则远这个家伙,的确是有些见地的。

最重要的是,对方说话、行事,也都很合他的胃口。

当然合他胃口了...

俗话说得好: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职场方面的套路,那绝对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

尤其是和领导的沟通,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虽然与陈琦接触不多,但齐则远却很是清楚,对方绝对是一个现实的利己主义者,所以也有意说一些这方面的话。

倒是也不能说,他刻意的在投其所好。

只能说,他到底是在面对一个皇帝,正所谓圣心难测,圣意难知,小心翼翼一点准没错。

至于说聊的内容方面,有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借鉴,齐则远也有大把的可以参考的对象。

比如说在处理官员赏罚的问题方面,应该做到赏罚必信,不因位高而不罚,不因位微而不赏。

又比如,对于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不断给人以官位和赏赐,想以此来实施恩惠、笼络人心,是不够的。

因为这样一来,官位和赏赐越多,人们越容易轻视这些东西。

如果他当上了丞相后,应该要做到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谨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再比如说如今的季礼国家内部有忠于季礼政权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中不服季礼统治,或是蠢蠢欲动的名士。

如何凝聚这几股势力,是季礼政权的根本大计。

还比如,本地土豪力量强大,占有田地人口,掌握经济军事力量,是不可能彻底消灭的。

他们只能选择性拉拢部分本地人来分化瓦解,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位高但无实际权力的官职。

甚至于,当出于政权稳定的需要,当内部的权力结构无法达到利益均衡的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内强管控,外树强敌,这才是凝聚人心、稳定政权的不二法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比之下,那些朝堂上的庸碌素餐之士啊,简直就是不足以与谋事。”听完齐则远的一番话,陈琦感慨万千。

对于陈琦如此说,齐则远也是连忙略表感动。

哪怕他心里知道,对方如此说,更多是刻意表演,以表达对自己的看重,可是,他还是要做出一副感动到的姿态。

二人继续闲谈,似乎完全没有在意,他们相会的最开始的缘由。

对于这次齐府遇刺之事,两人其实都早已想好了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但又都没能用上。

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三十五 鲤跃龙门,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