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立誓,此生此世,不论前途有多艰险,定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愧我礼室宗亲的身份!”回忆起来昔日的豪情壮志,陈琦目光炯炯有神。
他向来都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
只是,很多时候,光是能去想办法看透局势,就已经非常难了。
再要更进一步的,去把局做起来,甚至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因为,很多时候,造势、据势、起势,其实比“事”本身,都要来得,更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说战争本质是政治的缘故。
只是,河池之战的无功而返,加上破梭穿云箭的重创,使得陈琦的豪情壮志,被中途打断,甚至有种一蹶不振的感觉。
要知道,这段时间里面,随着身体状态的每况日下,陈琦他是真的陷入绝望。
提拔齐则远来对抗蜀川世家,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有可能,他又怎么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季礼的未来,托付给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家伙?
那是因为...他是真的在考虑自己的后事了啊!
不过,这次,齐则远的一些建议,反倒是给了陈琦眼前一亮的感觉。
即便这些想法,他可能有生之年无法实施,但是在齐则远的辅佐之下,他的孩子,他的基业,或许就不会太快覆灭,甚至...也不是不可能。
“川蜀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大礼先祖也是凭借它建立了帝业。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陛下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齐则远见陈琦似乎被自己的言论说得心动了,想了想,又抛出来了一个超级大杀器。
“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可以从汉中出发,攻占凉州,居高临下占据长安,夺取潼关天险。”
“荆州乃是南方地域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我们完全可以趁着大苍功伐幽、越之地的时候,联合吴国,一起功伐楚国,夺下荆襄之地。”
“这样,几条战线便会连成一片,季礼治下便会扩增大片领土,国力更胜一步。而此消彼长治下,其他人势力就会削弱,这时候强弱顺序便会颠倒,逐步蚕食中原。”
“如果到时候,我们能占据荆、川、凉三州,再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吴国,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力量继续充沛,便可以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择一精骑自凉州席卷关中之地,您再亲自率领川蜀的军队从秦川出击,一路攻打洛阳和宛城。”
“到时候,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我们的王师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季礼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齐则远依旧保留了,从北线的关中下手的计划。
关中,本身就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教会地带,土地肥力非常可观。
向西衍生,就是草原和农耕文明接壤的河西走廊。
那里有着丰美的牧草资源,可以获得优质的战马和不断输入的黄金、玉石等贵重资源,更是引进军事技术的可靠通道。
对于南方的巴蜀,关中四周的山地着着天然防御作用。
虽然两地之间隔着汉中,但绝非不可逾越的天险屏障。
任何控制关中的强权,都能很顺利的南下四川盆地。
反过来,立国巴蜀的势力,也需要控制关中,保护自己的核心区域不受威胁。
在此基础上,齐则远又把诸葛亮早期的“核武器”,隆中对的言论修饰一下后,不要脸的白嫖了。
《隆中对》,本来就是诸葛亮,复兴秦汉经典帝国体制的指导性构想。
他预想控制荆州与益州,再从南襄盆地和关中夹击中原。
这个计划看似天马行空,其实融合了秦灭六国和汉并天下的历史经验,可以算是对前人军事地理实践的一次集中总结。
除此之外,还带有诸葛丞相其个人色彩的大胆和创新。
历史上的西周灭商、东周迁都和秦灭六国,其实都有相对统一的步骤规划。
这个趋势到汉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时期,依然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因为从地理层面来看,关中的四塞之国对东方,享有高原地区的俯冲态势。
加之四周都有山地保护,所以总是易守难攻。
如果能控制汉江水域和荆州,就可以为反攻中原建立跳板,可以通到长江下游平原与南方的岭南地区,即便是在长期的争霸战争中也能存在诸多变数。
读书三件事: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